“九月初开学,小志(化名)一见到我,突然抱上来说‘我要抱抱’,我们都很惊讶,也很激动。”9月11日下午,“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浙江特教援疆教师吴洋讲述的这个瞬间,触动了大家的心。 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是新疆学段最全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397名,包括从学前到职业高中的听障、视障和培智学生。 吴洋是杭州市临平区汀洲学校的特教老师,去年8月赴疆,负责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的培智部幼儿班。第一次见到小志时,这个已上学一年多的孩子几乎不说话,只能靠肢体表达,“当时我觉得他像被困在一座无声的堡垒里,把所有人拒之门外。” 通过评估,吴洋判断小志有口语表达能力,只是缺乏沟通意愿。于是,她从拥抱、鼓励开始,结合康复技术和教学技巧“诱导”小志开口。慢慢地,小志开始说“要”“喝”。新学期开学,当小志喊出“我要抱抱”时,吴洋觉得,一年的努力都值了。 除了带班,吴洋还“传帮带”当地3名年轻老师。培智部七年级教师叶莹说,刚开始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得不太规范,在吴洋手把手指导下,她的培智课程《小画笔》入选202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成为全国示范。 “评估不同孩子的状态,做针对性指导,需要专业体系支撑。”吴洋说,浙江特殊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把经验带到这里,由本地老师传下去,这也是援疆的意义。 据介绍,自2020年率先派出全国首位特殊教育援疆教师以来,浙江已累计派出4批9名援疆教师在启明学校任教,此外还柔性选派35名骨干教师驻校指导,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特殊教育是‘启明行动’的一部分。”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浙江援疆干部梁永辉介绍,2021年起,浙阿两地针对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及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共同发起“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实施摸排筛查、医疗救治、康复救助、特殊教育和伙伴计划五大行动。截至目前,“启明行动”已开展九期,受援地新生儿筛查覆盖率超99%,累计救治811名患病儿童。 在启明学校,记者见到了“启明行动”一期受益者、13岁的玛依热·吐尔洪。玛依热患有先天性听障。5岁时,母亲古力努尔·艾则孜曾带她去医院配助听器,但配置及康复费用高昂,对当时靠打零工维系生活的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承担的开销。2021年,“启明行动”为玛依热免费配备双耳助听器,她开始听见世界的声音,并在随后接受了语言康复训练。 古力努尔记得,康复训练几个月后的一天,自己正在家搞卫生,身后突然响起从未听过的声音:“妈妈,看我,妈妈!”回头一看,是女儿,古力努尔瞬间泪流满面:“女儿这声‘妈妈’,我等了好多年。” 2023年,玛依热还参加了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组织的追梦亚残运会研学活动,第一次去了杭州。回家那晚,她对母亲说:“运动员们好厉害,杭州真漂亮。我想努力学习,去浙江上大学。” 如今,这个梦想不再遥远。去年以来,浙江援疆创新开展“1+2+2”特殊教育跨省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启明学校的职高学生有机会到浙江的职业院校上学。今年8月底,已有10名特殊学生赴宁波特校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