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新疆阿克苏市三名电商带头人——李博、周虎、牛艳青荣获“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杭州援疆十余年来持续赋能边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阿克苏市电商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精彩缩影。 
阿克苏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 “归雁”领飞电商激活产业新活力 在阿克苏李小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分选新季的纸皮核桃。公司创始人李博,这位2019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如今已带领团队建成2500平方米加工车间,拥有3家天猫旗舰店,2024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当初一个人、一张办公桌起步,如今我们已与80家农户建立长期合作。”李博介绍,五年来公司累计销售农产品4000余万元,帮助农户实现增收500余万元。他推行的“订单式合作”模式,让农户尝到了甜头——吊干杏收购价每公斤高出市场3元,纸皮核桃每公斤高出3.5元。现在,“把产品卖给电商才能卖出好价格”已成为当地农户的共识。 “授人以渔”培育3000名电商创业者 “教出3000名‘竞争对手’,我反而更高兴!”周虎的电商培训课堂已遍布全疆。9年前他返乡创业,从参加杭州援疆电商培训到成为阿克苏第一位电商培训老师,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七年来,周虎授课超万人次,直接培养60多名电商教师,带动3000余人开设网店,其中百余家年销售额超百万。他创建的“七果下天山”品牌已成为原产地标杆,2021年运营的旗舰店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周虎说,“杭州援疆搭建的培训体系,让我们有了‘造血’能力。” “新农人”筑梦千元起步到千万产值 来自河南的90后牛艳青,用8年时间书写了从“千元创业”到“千万产值”的传奇。2015年怀揣1000元来到阿克苏的她,如今已创立“西域牛牛”品牌,2025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最困难时在零下20℃的仓库里包装苹果,一把鼻涕一把泪都冻成了冰。”牛艳青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17年,她参加杭州援疆“蒲公英计划”赴杭培训,从此打开了电商新世界。 


“今年我投入400万元买下300亩果园,就是要扎根阿克苏。”牛艳青创新的“代理+合伙人”裂变模式,高峰期单月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通过建设数字果园、打造品牌矩阵,她带动1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0万元,走出一条“小而美、特而精”的边疆电商发展之路。 十年十倍增长杭州援疆的电商密码 阿克苏市电商的飞跃,始于2014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破局之举。面对“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的困境,指挥部引入杭州电商资源,建设孵化基地、开展“天山计划”“蒲公英计划”等培训,推动当地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0.04亿元,增长十倍。 
阿克苏学员在杭州参加电商实训“我们采取‘输血+造血’结合模式,让电商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阿克苏市商务局副局长赵义祯介绍,十年来,指挥部先后引进阿里乡村电商学院、遥望科技等头部企业,开展系列电商人才培训,累计培训学员超万人次,涌现出20余位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电商人,阿克苏电商企业从500家增至9500家,物流成本从每公斤7元降至0.7元,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与数字化销售已成常态。 电商赋能边疆振兴展新篇 从一颗冰糖心苹果的走出去,到成千上万农户的富起来,阿克苏市电商的崛起印证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人才驱动”的协同力量。如今,阿克苏已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等荣誉,电商促进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超2000元。随着新电商产业园、村级服务网点的完善,这条融合杭阿情谊的电商之路,正为边疆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去年投用的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 在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内,新投入使用的园区集合了办公、直播、加工、仓储等多项功能,入驻率达100%。这里正成为边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曾经“藏在深闺”的阿克苏农产品,借助电商的翅膀飞向全国。正如周虎所说:“电商不仅改变了农产品销路,更点亮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在杭州与阿克苏的携手耕耘下,这片天山南麓的土地,正借助电商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