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寻访非遗传承人是“走转改”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余杭区非遗工作者深入街头巷尾、车间厂房、田间地头,通过听故事、访技艺、录民歌、寻传人、采民俗,使一大批蕴藏于民间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得到发掘、技艺得以展现,并形成了第一手材料。“余杭纸马”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被挖掘并得到保护和完善。
走近基层,古老技艺重现
挖掘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这项深埋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一波三折。这项遗产首先以“余杭纸马”的面目呈现。老一辈人可能知道,纸马是一种神像制品,在清代至解放前,“余杭纸马”曾经鼎盛一时,在全国产生过较大影响。余杭、塘栖、仁和、运河、良渚等地均有纸马铺,不仅制作、销售纸马,还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纸马行业。但历经百年,纸马这一用品几乎已销声匿迹,只偶尔在座谈会上被老艺人提及,但无具体物件和传承人,更未深入触及到纸马背后承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
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的重新发现源于一个偶然事件。2007年,两名法国年画研究专家,在国家博物馆查找中国古代年画时,发现了两幅清初余杭纸马“蚕花五圣”和“酒仙图”,认为价值很高,想做进一步调查,于是通过中国美院找到了余杭区文广新局,又穿针引线到了古镇余杭。真是墙内开花墙外红,法国人带来的两幅纸马复印件,本地年轻人大多已无法辨认其为何物,恰好余杭老土地吕宗翔看后,回忆起小时候家家户户供奉并焚烧纸马神像的情景,说出了余杭一带纸马行业的繁盛情况。但是法国年画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还有没有保留下来的纸马?”、“还有没有遗存下来的木雕板?”,面对这两个问题,吕老也无法答复。
深入调查,关键突破
法国专家走后,从2008年起,余杭开始了大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区非遗办和余杭当地普查员多方寻访,逐村挖掘,终于在余杭镇上找到了当年曹同茂纸马铺第三代传承人曹传曾。曹传曾的祖父曹志忠(清末)创办曹同茂纸马印刷店,传至第三代曹传曾。到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曹同茂刻印铺并入杂货合作社。年届古稀的曹传曾在15岁时奉父亲之命到仓前宏大纸号学习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掌握全套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令人欣慰的是,曹传曾仍记得这项技艺。但可惜的是当年曹同茂纸马铺所用的古雕版和纸马都已在文革中焚毁,曹传曾无法复原这项技艺。
另一方面,依托全区非遗普查,我们深入各镇、街道调查该项技艺,终于有可喜的发现。在良渚,我们发现了“十二神像木刻雕版”;在仁和,发现了十二幅保存良好的“余杭纸马”;尤其在仓前,寻访到了94岁的当年宏大纸号的女主人谢兰仙,也是该项目目前寻访到的年龄最大的传承人,而她就是余杭曹传曾当年学艺的师母,两地传承人之间得到了呼应,传承谱系得到了极大的完善。随着广泛的传播和调查工作的深入,人们对这项古老技艺的兴趣喷涌而出,各地也陆续有线索提供。余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丰国需也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余杭收藏家协会韩一飞收藏有数十幅纸马,有待鉴定是否是余杭纸马。在寻访韩一飞的过程中,韩一飞又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曾亲眼目睹到香港艺术馆馆藏中也有一幅产自余杭的纸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徐艺乙教授也收藏有余杭纸马……一时间,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在余杭遍地开花,《城乡导报》、《余杭文体报》等传媒报道了余杭、良渚、仓前等地的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恢复技艺,重返基层
从某种角度上说,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挖掘已较深入,但是令我们念念不忘的是,技艺仍未恢复。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成品——余杭纸马,记录了老艺人讲述的技艺过程,却无法看到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的完整过程。我们想恢复这项重要技艺。我们又多次深入各镇、街道寻找相关线索。在找寻过程中,我们曾到余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潘有福老人家中寻找线索,年已八十的潘有福老人得知要恢复传承这项技艺,却苦无传承人。当我们走后,他骑着电瓶车找到了仁和老土地姚荣铨,又辗转到余杭镇找到了曹传曾,详细了解了技艺过程,回到仁和老家,自费买了黄烧纸和刻印工具,自己琢磨,试图恢复,并经多次尝试,终于刻印出了一幅纸马,送到了区非遗办。这幅纸马的品相虽和遗存古纸马差距较大,但潘老师试图恢复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又重新走访了余杭、仓前、塘栖、仁和、良渚等地,想从老艺人口中得到蛛丝马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的良渚非遗调查中,当地的康烈华老师提起了一位年已86岁的雕版老人吴长法可能会这项技艺。我们急切地赶往吴老家中,由于去的匆忙,我们并未遇上吴老,但是令我们兴奋的是,他家中摆放着若干幅纸马以及刻印工具。这时,我们已确信,这位老艺人还在用这种古老的技艺印制纸马。第二次,我们有准备地邀请了雕版专家、摄像师和我们一起到达吴老家中,向他详细询问了技艺过程、传承谱系,拍摄了整个刻印过程,保留住了这份十分珍贵的资料。
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吴长法也被申报成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也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同时感到,保护与传承余杭民间雕版多色套印技艺已十分迫切。
在类似的这种深入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母亲文化,深深植根于基层土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有所突破和发现,才能从人民群众的精神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是我们的根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切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长期坚守的理念和永远肩负的责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