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热情越来越高,乘客越来越配合,地铁客流越来越有序 对杭州而言,地铁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事物。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近3年的时间里,地铁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相继投入运营,杭州也随之开启“地铁时代”。犹如新生儿一般,地铁里的规范制度,也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调整,我们对于地铁,从原来的陌生到如今的熟稔。 如同熟悉地铁有一个过程,对于杭州市文明办联合团市委、杭州市地铁集团,于8月中旬正式启动的“先下后上乘地铁,文明一米迎嘉宾”活动,市民也从最初的新奇、理解到配合支持,再到积极推动……现在这个活动已经“双满月”。关于地铁的变化,你都感受到了吗? 志愿者:乘客的配合度更高了 今年是胡大姐为杭州地铁志愿服务的第三个年头了,在地铁站台上,她一身红色小马甲,加上手头那杆红色小旗,精气神看上去很足。她要从早上9点一直服务到下午4点半结束。许多文明志愿者都知道,只要胡大姐一出马,就很少会有固执不听劝阻的乘客了,大家都会变得很配合。 胡大姐的文明劝导方式很有特点,基本按“三步走”的形式来:第一步,劝导乘客站在黄色安全线外和绿色等候区内;第二步,劝导乘客分散排队,避免队伍过于集中;第三步,车到站后要遵循先下后上原则。因此,跟着胡大姐劝导,听到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请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请你站在绿色框内,谢谢。” 说起这几年志愿服务下来最大的变化,胡大姐几乎是脱口而出:“大家乘车的素质当然是变好了,而且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她举例说,当年地铁刚开通的时候,很多人会好奇地靠在站台边缘张望,或者挤在车站门口,生怕进不去。“但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很自觉地站在黄线外,安静地等地铁来。”她说,我常对年轻志愿者说,平时劝导乘客时多说些“您好、谢谢、请”等用语,乘客听着会很舒服,也方便自己的文明劝导效果。这也是一种互相尊重。 80后姑娘小李是彭埠街道的一名社工,她已经进行志愿服务一周了,为了更好地进行引导服务,她的手上有一根40厘米左右的红色荧光棒,主要功能是提醒乘客不要越过一米黄线,站到绿色框内有序排队上车。原本以为是个利器,没想到最后成了摆设,“因为根本用不到嘛,现在都不需要作特别提醒,大家就会自觉站到绿色框内。”虽然志愿服务一站就是3个小时,小李却觉得没有以前那么辛苦,“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每天回家都很累,嗓子也干,到现在反而变得轻松了,应该是大家都进步了吧。” 陈霞是彭埠街道的党政办副主任,在她眼里,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得到的支持和理解更多了,“以前,我们劝大家排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特别不配合,现在大家都挺理解我们的。”陈霞此前也参加过不少志愿者服务,相比之下,地铁志愿服务让她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感,“许多人是第一次来杭州,第一次坐地铁,没有这个排队意识,提个醒,他们以后去别的地方也能想起有序排队这个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