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食品监督不合格信息发布> |
2020年7月萧山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发布时间:2020-08-10 星期一 杭州网 2020年7月份,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能部门从种养殖、生产、流通等环节共抽取样品665个批次进行定量检测,具体抽样检测情况如下: 一、样品分类及合格率情况: 共抽检样品分17个类别665批次,不合格31批次,总合格率95.3%。样品分类及合格率详见下表: 二、检测检验机构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分析及评价 1、2020年7月份抽样的粮食加工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蔬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特殊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经检测全部合格,总体情况较好。 2、个别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过氧化值、乙基麦芽酚。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常规性指标,一般代表油脂类产品最早腐败、变质时的指标,反映了产品油脂的腐败程度。乙基麦芽酚是一种香味增效剂,有风味“乳化作用”,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香味更加调和,让整体香味更统一,同时去除原料的杂味,保持长久的清香,让食用油产生令人满意的风味。还有防腐性能,可有效延长食品储存期。但是该物质过量食用对人肝脏有影响,引发骨骼和关节提前脆变、癌变等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能够损伤肝、肾,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根据相关国标,乙基麦芽酚在食用油中不得使用。 3、个别水果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霉菌。霉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价值,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 4、个别糕点检出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在被加工过程中受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等原因导致。 5、个别餐饮食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一是餐具清洗不彻底;二是餐具消毒时用的消毒液未达到规定浓度,或者餐具干热消毒时未达到规定温度,或者是消毒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如果使用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的餐饮具进食,可能会引起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 6、部分食用农产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毒死蜱、五氯酚酸钠、呋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长期摄入喹诺酮类药物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症状。毒死蜱属于高效、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很多果蔬虫害及多种地下害虫。《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mg/kg。毒死蜱可通过接触皮肤、口腔及食道、呼吸道、眼睛进入人体。毒死蜱在动物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流量较高的器官,如肝脏、肾脏、脾脏等。有机磷类农药可抑制大脑胆碱酯酶活性,引发汗液和唾液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胃肠蠕动增加、腹泻、肌肉震颤等症状。高剂摄入还可能引发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记忆、语言、视觉注意力等认知功能障碍。五氯酚酸钠属于有机氯农药,常被用作除草剂、杀菌剂,或用于鱼塘虾塘的消毒。《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第235号)中规定,五氯酚酸钠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五氯酚酸钠由于其水溶性,易造成水或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牲畜体内,进而进入人体内。硝基呋喃类药物当中的“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长期摄入会引起各种疾病,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 来源:萧山区市场监管局 作者: 编辑:刘文昭
相关阅读:
[上一篇] 2020年7月江干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