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人才振兴,产业兴旺才有希望,治理有效才会实现,才能真正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围绕“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管理”的问题,市农办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引导能人回乡、青年返乡和大学生下乡,着力推动“物的农村”向“人的农村”转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82家。成立家庭农场2244家,其中规范化家庭农场284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50家,带动农户34.8万户。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51%,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0%。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断强化。全年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218期,培训市级实用人才10470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形成了萧山区的花卉苗木培训、余杭区的茶产业培训、富阳区的“菜单”培训、建德市的“草莓师傅”培训、桐庐县的民宿管家培训、淳安县的特种工匠培训、临安区的电商经理培训等一批县域培训品牌。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要求,市农办坚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理论学习夯实作风、以“百千万”蹲点调研落实作风、以重大活动锤炼作风、以长效制度压实作风,推动农办系统党员干部树立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大担当,以永葆奋斗精神做好“三农”工作,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同时,面向全市732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实现了选派全覆盖。
强化历史村落保护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美丽乡村建设是杭州“三农”的品牌,2016年杭州市获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市农办按照“村点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要求,推进全域景区化发展,着力打造杭州乡村“大花园”。
美丽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全市有94.6%的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99.3%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其中80%的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到今年底将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启动开展了农村公厕综合环境整治,并列为市委“新六场硬仗”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1座以上的农村公厕。
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花。全市累计建成了中心村19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49个、风情小镇29个、省市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8个、“杭派民居”示范村12个。桐庐、临安获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有23个乡镇获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有62个村获评为全省特色精品村,有43个村庄创建为全省AAA级景区村庄。为进一步推进村庄环境提升,启动开展了新一轮杭派民居示范村建设、新一轮风情小镇建设和新一轮精品村建设,以“拥江发展”区域的村庄为重点,计划3年新打造精品村200个以上。
精品线路打造全面串联。全市沿干道、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累计建成精品区块14个、精品示范线50条,计划到2020年,建成精品示范线80条左右,基本实现精品线“镇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