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好提案里凝聚着民间智慧
发布时间:2019-01-17 15:25:00

让回家的路更美

昨天,2019年拱墅区“两会”上,王其的建言瞄准了运河边渣土码头的规划布点。

生活在大城北的居民有个习惯,出门尽量避开拱康路。不仅因为道路坑坑洼洼,还有就是大量的渣土车密集地行驶在路上。居民抱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的就是这条路。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问题,根源在于渣土码头。”王其说。

目前杭州市共有4处渣土外运水路码头,运河沿线设置三个临时渣土水路中转作业点,其中路河码头、三里洋码头(后调整为谢村码头)设置在拱墅区内。杭州每年年均产生各类工程渣土约1.3亿吨,绝大多数都通过这三个渣土码头进行水路外运处理,特别是位于拱康路沿线的路河、谢村两处渣土码头,承担着杭州主城区约70%水路外运渣土量,其中路河码头去年全年外运渣土总量达661万吨。

大量的渣土车从全市各区域运输渣土通过主城区道路进入渣土码头,路上抛洒滴漏时有发生,道路扬尘大,还造成了区域道路破损。

随着杭州大城北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位于大城北核心区的拱康路一带,已然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了。

但是渣土码头不迁移,问题就无法根治。

王其坦言,多年来不少老百姓就这一问题进行投诉和信访,就在2018年“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中,就有市民代表对渣土码头所在地的拱康路扬尘问题进行了问政曝光。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王其建议,要在城市外围区域规划合适的渣土码头设置点,尽快迁移关闭目前设置在主城区沿河的渣土临时码头。她认为——

“渣土码头不能集中在一个区域,应该分布在东、南、西、北靠近郊区的四个点位;建立平台对渣土车运输进行智能监控;同时应该链接城市大脑,建立渣土循环利用的数据库;迁移后的渣土码头遗址可以改造成旅游景点。”王其带来了很多建议,这将成为她今后又一个全力推进的项目。

采访王其,她始终强调,每一个好提案的诞生,都是来源于民间智慧和群众呼声。但从她的履职工作中,记者同样体会到,每一份承载民声民意的提案建议能够最终照进现实,离不开委员们的责任和担当。

从采访中了解到,香积寺路西延工程从设计、论证到开工,王其都全程参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建议,协调多方不断推进方案落地。而针对今年渣土码头搬迁的提案,她同样将全力以赴。她说:“作为政协委员,要对自己的提案负责任,最重要的是始终拥有一份坚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绘图 焦俊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