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参与3次普查的项光宁:山坳坳里大变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1-16 08:33:21 Mon   

生活变好了:当年的“最高学历”笑侃跟不上节奏

“童连财,我马上就到你家了,你稍稍等一下我。”告别童根根,项光宁望向不远处的一处楼房,对着村民微信群“官田里”喊了一嗓子,便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小跑了起来,我们也急忙跟上去。

干了三届人口普查员,项光宁对脚下这片土地十分熟悉,也见证着童家坪村的大变样。

“2000年,我第一次参加人口普查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咧。”回忆起那段时光,项光宁叹了口气,“白天村民出去干农活了,晚上村里没有路灯,路又特别不好走,摸黑上门还不能太晚,不然就影响大家休息了。”

在项光宁的记忆里,第一次人口普查就跟打仗一样,每天都是匆匆扒几口饭就要赶路。“归根结底,还是当时山村里的生活条件不行。”项光宁告诉记者,那时候,童家坪村不通公路,离村最近的唯一一部电话装在3公里外,在村里找一个人,就跟大海捞针一样,经常要扑空,“不像现在,电话都有点落伍了,人人都用手机微信联系,门前都是水泥路,这都为人口普查员的工作带来很大便利。”项光宁说。

如今,在童家坪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细心的项光宁发现,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体现在不断更新的人口普查统计表中。

“以前村民们的条件不太好,表里统计的信息也很简单。今年,表里增加了很多选项,比如,‘车辆的价值’这项,我估摸着算了一下,村里一半的家庭都有了小汽车。”项光宁笑着说,当下,童家坪村正在发力乡村旅游,附近的瀑布景观被纳入开发规划,民宿酒店也要建起来了,“搞不准,下次的人口普查统计表还要增加新内容呢!”

当年,项光宁之所以被推荐成为村里的人口普查员,是因为他有高中学历——留在小山村的居民中的最高学历。而如今,项光宁却常说自己跟不上村里的节奏了。“第一次当普查员,很多村民不认识字;而这一次,村里的孩子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还有去国外留学的。”项光宁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健 共享联盟淳安站 方俊勇 余青青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告别童根根,项光宁望向不远处的一处楼房,对着村民微信群“官田里”喊了一嗓子,便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小跑了起来,我们也急忙跟上去。看着老童好奇的眼神,项光宁连忙解释了起来:“今年我们鸟枪换炮了,你们的信息都被记在这个电脑小本本里,以后查找分析数据就方便了。”项光宁笑着说,当下,童家坪村正在发力乡村旅游,附近的瀑布景观被纳入开发规划,民宿酒店也要建起来了,“搞不准,下次的人口普查统计表还要增加新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