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民在给学生上课。
两年改变两千名学生
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锦屏四中是一所新学校,也是全县唯一一所全寄宿制学校,由当地政府在2018年斥资1.5亿元兴办。全校2100多名学生都来自锦屏县4个被撤并的偏远贫困乡镇中学。其中过半学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学生近千人,单亲、孤儿、残疾等特殊学生250多人。
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初到锦屏四中的马钢民还是有些吃惊——校园很漂亮,校风却涣散。“不少学生染发、文身。学习基础也较薄弱,初一学生中,竟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会背乘法口诀。”马钢民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学生吃完早饭后,差不多还有一节课的时间才早自修。但这期间几乎没有学生在看书,走廊一片打闹声,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宿舍赖床。而有些老师则是有课才来,上完就走。
深感压力的马钢民,意识到改变学风刻不容缓。每天早晚自修前,他增加了让学生朗诵20分钟的环节,朗诵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本中选定。而每天的晚自修则实行分层教学,愿意学的学生可以留在教室多学一个小时。身为校长的马钢民更是每天在学生起床前起床,学生休息后休息,完全忘记了爱人叫他不要太操劳的叮嘱。
此外,马钢民把学生教育按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分成勤学守纪、礼仪卫生、体艺活动、文明用餐、寝室自律、综合教育等六大块,形成了学生教育全方位、学校管理全时段,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教育新模式。“我不仅要求学校中层干部下沉到班级里,自己每周也一定会给所有学生上一小时的行为习惯养成课。”马钢民告诉记者,虽然身体不比年轻时,时常也会觉得疲惫,但每当校园里传来琅琅读书声,看着学生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时,他就觉得自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针对师风问题,马钢民则构建了师德量化评价机制,不定时派出考核组抽查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例如,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提前早退、是否有体罚学生等现象,并采取“一票否决制”。
两年里,马钢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一点点在锦屏四中打下烙印。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他安排富阳支教教师为当地教师设计丰富的教研活动,手把手指导,每学期还送当地教师去富阳培训;为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他把“鲶鱼效应”运用到教师培养中,开创了锦屏四中中层竞聘上岗的历史,创立了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的先河。
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2019年中考,锦屏四中考入全县前100名的人数从2018年的10人上升到18人,考上锦屏中学的学生从2018年的65人上升到86人。而参加2020年中考的这届学生,一度语文数学两门课总分只有5人进全县前100名,但到了中考时,有15名学生进入全县前100名,其中一名学生还排名全县第五名。对2021年中考成绩,马钢民更是充满信心:一定能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