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数智为舟竞风流——寻访城市大脑的诞生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19 12:04:19

杭州日报报道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推动城市文明前进一步。蒸汽时代,城市的标志是修公路;电气时代,城市的发展是铺电网;而身处信息时代,当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城市就更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大脑来进一步地发展文明。就如158年前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运行,139年前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首座正规发电厂,“城市大脑”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当城市装上“大脑”,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今年初,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亮相。集成“先离场后付费”“先看病后付费”“多游一小时”“非浙A急事通”等38个应用场景,这次,“城市大脑”打包装进了市民手机。

这是杭州“城市大脑”顺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提升治理效能的最新成果,也是这座城市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不断前行的生动截面。

一切都始于五年前的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在此推动下,杭州探索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正在成为中国“最聪明的城市”。

色档案

让城市会思考 让生活更美好

2016年10月14日《杭州日报》4版刊出了一则题为《杭州上演真实科幻大片 用人工智能ET治理城市》的消息,其中写道:

昨日,在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

据悉,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在开明、富有创新精神的杭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一批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已经撸起袖子开干了。他们来自阿里云、富士康、依图科技、数梦工场等13家企业。

而事实上,早在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已经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不止一次在演讲中这样说。数据不通,则交通不畅,这既浪费了城市的数据资源,也加大了城市运营发展的成本。城市大脑在杭州启动,诞生之初就已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

从此,“城市大脑”这个词跃入人们的视野。那时,谁也不曾想到,它将会给杭州人民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从治“堵”到治“城”

“城市大脑”什么样?能解决什么?带来什么?

2017年11月9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王坚的一篇题为《“城市大脑”让数据资源比土地资源更珍贵》的文章,清晰地提出了对“城市大脑”的设想: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在城市发展中数据资源将会比土地资源更重要,这是城市大脑的基本思考。

2017年7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上线运行,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建设智慧城市。

2018年12月7日,是杭州市旅委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傅卫权难忘的日子。这天,杭州市公安局有关人员和他来到云栖小镇,现场对接数据。这一刻,傅卫权盼了三年。此前,为打通游客住宿数据,两个部门一直在努力,但苦于没有数据交换机制,一直未能实现目标。加入城市大脑旅游专班后,问题迎刃而解。

2018年12月29日,发布了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

这一次的不同在于,由大数据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单位以及区县(市)组成的包括旅游专班在内的17个专班、100多名常驻人员,搬进了云栖小镇,进行“百日攻坚”行动。“从专班正式入驻云栖小镇到正式发布,刚好2个月的时间。大家基本上是一天当两天用,专班成员还被误认为是在创业。”王坚笑着描述“百日攻坚”行动专班成员的工作状态。其实,对于杭州而言,这何尝不是城市的一次创业,把原先一个个想都不敢想的数据孤岛逐一打通。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已经验证了数据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资源属性。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城市大脑终于有了中枢系统,过去单个部门不能为百姓提供的服务,如今可以提供了。

2019年,杭州拉开了由治堵向治城转型的序幕,城市大脑建设也进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年,完成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建设,61个单位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级、延伸和改进,这是对杭州创新能力的一次挑战,挑战原来自己设定的‘天花板’。需要一次涅槃式的突破,城市大脑才会‘破壳而出’。”王坚这样说。至此,城市大脑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全面铺开……

4年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大脑”以交通治理应用为突破口,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化,现已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还让杭州成功实现多个全国甚至全球第一: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第一个利用“延误指数”作为交警KPI工作目标、第一个创设“数字公园卡”、第一个实现“入园入住无须排队”、第一个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

“接入数据不再是问题,数据拿来做什么,才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者当前思索的问题。‘创新之花’,在你曾经意想不到的地方不断开放。”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的涅槃式生长,让数据真正用到了城市管理和民生痛点的解决之道上。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审核 英昌东 漫画 焦俊   编辑:高婷婷
当城市装上“大脑”,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今年初,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亮相。集成“先离场后付费”“先看病后付费”“多游一小时”“非浙A急事通”等38个应用场景,这次,“城市大脑”打包装进了市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