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近入托育园。记者 孟姣 摄
杭州日报报道 中午11点不到,78岁的沈美英和83岁的老伴走出家门,过个马路,就到了西兴街道迎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这是两个月前,滨江开出的首家“多代食堂”,自此老两口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多代食堂”,名字听着新鲜,服务内容可真不少——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午餐,也能满足附近工作年轻人的用餐需求,此外,食堂还专门开辟空间,准备了宝宝椅,方便带孩子家庭解决“一老一小”的用餐问题。
“一老一小”的“关键小事”,是拼凑高新区(滨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全景的重要拼图。1000多名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如何提升为老服务?高新企业周边的社区怎么缓解双职工父母育儿难?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自高新区(滨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大家悉心聆听百姓呼声,积极想办法、解难题,不断满足居民新需要,回应新期盼。
瞧,百姓点赞叫好,才是真的好。
“一荤一素”只需5元钱 在滨江“多代食堂”吃出满满幸福感
“我今天点了素鸡烧肉和烧豆腐,除去补贴,一顿饭只花5块钱……省得买菜和收拾,特别方便,饭菜也很可口!”沈美英边吃边说,两口子的中饭10元钱左右,“在滨江,我们老年人真有福气!”
社区开设的“多代食堂”,让沈美英竖起了大拇指。别看只是省去一餐饭的麻烦,这对于78岁的老人来说,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在厨房忙着分餐的高师傅,从7点钟就开始忙着备菜、烧饭。
炒南瓜、炒白菜、清蒸小黄鱼、肉末蒸蛋……9种炖、炒、清蒸的菜品,都是按照老人清淡的饮食习惯安排的。
10点半不到,高师傅拿起配送给周边小区的盒饭交给配送人员,打开了配餐的窗口,门外,几十位老人已经排起了长队。“我要吃小黄鱼,再配个土豆丝!”一位大伯一边掏出刚刚换好标有“一荤一素”的“迎春粮票”,一边递上自己准备好的打包盒。
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每天都有100-120位老人在食堂打饭用餐,为了满足这么多人的用餐需求,食堂准备了22张餐桌,可同时满足80多人用餐。
“以前,这里只用作老年活动中心,方便老人下棋、打牌等休闲活动。”共联社区党委委员徐水良说,一到中午,老人们还得回家自己烧饭,确实不方便。有居民就反映,能不能给居民安排一个就近吃饭的空间。
“我们统计了一下,社区常住人口有8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就有1000多人。”徐水良说,为了提升为老服务质量,街道和社区联动,把1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空间活用为用餐区,又在活动室旁边盘出一块闲置区域用作后厨,并引进了“爱来家”作为第三方运营机构,目前,每周五天,食堂中餐均对外开放,居民可通过充值消费,而滨江年满60周岁的老人,还能享受每天5元的用餐优惠。
不仅共联社区的居民可以享受便利,“多代食堂”还成为辐射金东方等周边社区的“中央食堂”,为其他社区提供“网上预约配餐”服务,方便周边社区高龄老人用餐。
此外,西兴街道迎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不断丰富为老场景,比如,免费提供老人家用医疗床和轮椅,只需支付押金,即可免费借用。此外,在即将开放的日间照料中心,还引入智慧手表、智慧药箱、防摔倒监护等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