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起守护心灵绿码!三个案例教你“心理着陆” “七问七答”助你排遣焦虑
发布时间:2022-04-18 15:57:42

疫情反复,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收到不少“心烦恼” 

杭州日报报道 “我们的心理干预实时在线。这段时间,与疫情相关心理咨询不少,平均每天要接50多个电话,医院日门诊量达1400余人次。”今年新一轮疫情,杭州部分市民因疫情防控需要被隔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致宇说,医院心理援助小组收到了不少来自市民的“心烦恼”(以下简称杭七院(浙大精中))。

为织密百姓心理防线,帮助隔离人群、一线抗疫工作者舒缓情绪,杭七院(浙大精中)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重启抗“疫”心理专线0571—85029595,24小时待机,还整合各区、县(市)资源,开通16路疫情心理援助热线。3月12日至4月14日本轮疫情期间,全市16条心理热线累计接听2774人次,其中疫情相关703人次,来自隔离点的咨询351人次。

疫情反复,假如你患上了“心理感冒”,别慌,跟着专家尝试“心理着陆”。

案例1

“我在小区当志愿者,最怕居民和家人不理解不配合”

群像:基层志愿者 专家:杭七院心理干预专家孙晓花

“隔壁小区出现确诊病例那天,我们小区夜里11点通知封控,只进不出。凌晨1点,看到社区在业主群里招募志愿者,我马上报了名,挨家挨户通知邻居们下楼做核酸,干了一个通宵。”打进心理援助热线,家住拱墅区的陈先生声音沙哑。

陈先生所在的小区一共600多户人家,年轻人居多,每天快递和外卖不少。封控期间,他和50多名志愿者分成早、中、晚三班,24小时不停歇,拉着板车,将堆在小区门口的生活物资、快递、外卖搬运进来,梳理好后逐个送上门。“有时半夜要做核酸,我们挨家挨户敲门,一些年轻人被吵醒后还骂骂咧咧。”

天冷,加上时不时下点小雨,陈先生和志愿者们不只是身体累,心理压力也大。他告诉孙晓花,每天工作结束,他还要上报材料,常常从早上7点干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结束,躺下还睡不着。“不少居民担心被感染,我们也一样,如果这时遇上家人和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孙晓花:适当抽离,肯定自我价值

基层防疫志愿者的工作是助人自助的活动,建议不要预设肯定得到正面反馈的假设,要允许服务对象存在负面情绪宣泄的情况,同时科学合理做好自身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当感到无法承受压力时,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同行的援助,抱团取暖;遇到部分群众不配合防控工作或者不信任防疫人员的情况,要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从交流生活常识、如何做好疫情防护等话题入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疫情形势,缓解谣言或“小道消息”带来的不良社会心理反应。同时,基层志愿者们也要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从疫情中抽离出来,不要因为志愿服务冷落家人,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价值。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高婷婷
为织密百姓心理防线,帮助隔离人群、一线抗疫工作者舒缓情绪,杭七院(浙大精中)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重启抗“疫”心理专线0571—85029595,24小时待机,还整合各区、县(市)资源,开通16路疫情心理援助热线。3月12日至4月14日本轮疫情期间,全市16条心理热线累计接听2774人次,其中疫情相关703人次,来自隔离点的咨询35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