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鸟瞰效果图
雨棚上盖效果图
杭州日报报道 亚运临近,铁路交通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空间多维利用上的尝试,在西站枢纽这一保亚运重点建设项目中,不断涌现。
去年7月19日,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交地”当天,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向该项目的开发单位同步发出了全省首个“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半年时间,这个浙江省政府和国铁集团实现“路地合作”的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几近完工。
刚刚结束的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区;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交通网,全面建成铁路西站枢纽。
这四幢分散在西站站房雨棚四角的通透空间,体量并不大,但却成为“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打造独特韵味的新天堂”大背景下,西站枢纽在站城融合上的又一个生动标注。
今天,我们联合西站枢纽设计方之一——筑境设计推出“高质量、共富裕——走进重大项目一线·杭州西站枢纽”系列报道第六篇,剖析雨棚上盖项目的示范意义。
缘何落子?城市能级的“试金石” 站城融合的“过渡区”
在筑境设计(杭州)副总建筑师、杭州西站项目设计团队成员严彦舟看来,雨棚上盖在西站枢纽得以落地,既是地利,也是人和。
“西站枢纽在规划之初,在站城融合的大框架下,有了做雨棚上盖开发的想法,但是难度很大,我们当时就把空间预留了下来。”严彦舟回忆。时间拨回到2019年9月,西站枢纽正式开工,其后,高铁新城“升级”云城,宣杭老线资产处置取得重大成果……一系列的变化,让杭州城西的发展空间,瞬间开阔。
城市能级提升,人才大量涌入,不仅让西站枢纽的吸引力大幅增加,随之带来的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也让雨棚上盖开发显得恰逢其时。在多方的推动下,这一想法最终走进了现实。对此,严彦舟也很感激,“从提出设想,到慢慢论证,最后这些超前的想法一一落地,这也是程泰宁院士和我们都感到欣喜的一点。”他也坦言,真正落实雨棚上盖这个想法,需要不小的勇气,“在雨棚上做开发,光是结构成本,就要增加约2000万-3000万,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开发规模要谨慎考虑,适度开发。”
雨棚上盖5万多平方米的开发空间,相比地上面积约130万平方米的云城南北综合体,体量上“小巫见大巫”,所以在站城融合上,雨棚上盖定位为西站站房与云城南北综合体的“纽带”:穿过雨棚上盖的空中连廊连通起整个西站枢纽;适宜的开发尺度与业态、功能定位,也与云城综合体相互区分,不会“抢戏”。“我觉得它体现了一种姿态,表明了西站枢纽是一个包容性强、开放性强、连接性强的建筑。”严彦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