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持续增强城市软实力
文化底蕴进一步彰显。加强三大世界遗产综合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南宋皇城遗址考古前期工作启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文物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建设扎实推进。开展“书香杭州”系列活动,创作杭剧《结发缘》、越剧现代戏《南堡壮歌》等11部文艺精品。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西湖之春”艺术节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创新活力焕发。加快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积极培育数字内容、影视音乐、电子竞技等优势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2586亿元、增长8.7%。宋城、清河坊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开工建设。
(五)突出生态优先,深化美丽杭州建设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治水治气治废,市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市区PM_2.5平均浓度28.2微克/立方米,天子岭填埋场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江环境能源工程等8个项目投入运行。
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实施西湖、西溪湿地生态项目,大力整治修复裸露山体1658处,坚决关停非法采矿点168个。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获批实施,余杭区、临平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双碳”工作稳步实施。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落实能源“双控”制度,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整治“两高”项目50个。
(六)突出人民至上,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
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力。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七大机制”,强化“五快”响应,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平战应对能力,构筑起联防联控的安全堤坝。岁末年初,面对多轮疫情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用行动创造了城市速度,用服务彰显了城市温度,用果敢书写了城市担当,让雨雪纷飞的冬日春意盎然,让杭州这座天堂城市充满人间大爱!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落实稳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9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基本医保实现市级统筹、户籍人口参保率99.7%,社会救助实现市域同标。“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4所,新增学位9.7万个。深化健康杭州建设,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实行10个医学高峰学科“一峰一策”,引进7名国医大师在杭开设工作室。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回迁安置1.2万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1个,创建“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148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405台,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1.6万平方米,分配公共租赁住房6006套、货币补贴保障家庭5.4万户。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效。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迭代升级“六和指数”,新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8个,加强20个镇街级、100个村社级矛调中心示范培育,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信访、走访总量分别下降36%、27.5%。深入开展十大领域隐患整治,打击黑车、野导、出租车诱购等行为,规范网约车、家政、快递等平台从业人员管理,管控预付式消费,创建建筑工地综合评价体系,市场环境、社会秩序显著改善。
城市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持续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完成2.6万公里管网清疏及15条城市河道清淤,有效应对台风“烟花”“灿都”和梅雨汛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前两年平均值下降28.6%、26.3%。妥善处置房地产企业爆雷事件,清退问题金融机构29家。实施平安创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11.4%、5.3%。获评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实施“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和“民呼我为”主题活动,高标准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5%。坚持重大问题向市委报告,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371件、委员提案497件,满意率99%。健全市政府党组集体学习制度,推进变革型组织建设,狠抓“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深入开展影响亲清政商关系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