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任督二脉”,杭州农业电子商务抢占先机
在淘宝网上卖大米,日销售最高可达百万元?这是农产品和电子商务对接所收获的业绩,且绝非个例。
过去的一年里,卖炒货的杭州汇林,网络交易额是4610万元。把各式茶叶放到网上销售的杭州艺福,网络交易额是7510万元。推广花木资讯和花木交易的杭州坤联,网络交易额更是高达15亿元……
不断被刷新的数字,让在互联网领域属于“后起之秀”的传统农业产业闪现出新锐的光芒。它甚至令统计部门“头疼”:“农业电子商务该归属在第一产业呢?还是二、三产业?”
尽管产业尚处起步,但素来敢为“弄潮儿”的杭州已经抢占先机:“在国内,杭州农村电子商务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政府也很早就开始跟进配套的扶持措施,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市农办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电子商务村,集聚农民网商组团式发展
IT精英们忙着“上山下乡”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网易的猪还没下栏,联想的猕猴桃也尚未成熟。而与此同时,农民伯伯们已经悄然上演了“农村包围互联网”的现实故事。
临安昌化镇的白牛村,共有560户,1600人,村里盛产山核桃。2008年,村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通过网络销售坚果类农产品。目前,近100户农户从事电子商务,其中20户的年网络销售额超过100万元,5户超过1000万元,全村2011年网络销售额近亿元。
“以村为单位相对集中的电子商务村,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个新行业。”市农办信息中心负责人说,“从我们的调查看,我市的电子商务村建设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信息建设体制完善,村村通互联网,已经具备了电子商务‘信息流’的调节键,而一些较大的中心村镇,也都出现了物流企业入驻的现象,特别是省村邮站建设工程,又为电子商务建设‘商品流’打通了渠道。”
农业电子商务“任督二脉”被打通,再加上中心村建设带来人口聚集,数量可观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已经具备基本技能,杭州大批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分布,创业所必需的货源、人才、环境等基因都在显现。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出现在浙江、江苏、河北等地的农村网商集群,已经成为中国网商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主体之一。四处开花的农民网商集群,被视为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的“星星之火”,以“电子商务村”为代表的组团式发展则能将其集聚,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为了鼓励电子商务村的发展,杭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在近期下发的一份《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提出:“全市每年择优评选电子商务特色村5家左右,市财政对每个电子商务特色村一次性奖励10万-15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网络租赁、宣传推广、网店服务、网店集成平台建设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