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如何让学生吃好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6-10 11:29:41 Wed   

既追求食品安全又重视饮食教育

浙江日报

复课后,有学生因为重了30斤穿不下校服被推上热搜。营养过剩或因营养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良,正在困扰新一代青少年。

刚刚过去的第31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合理膳食倡三减 良好习惯促三健”。“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深入推进合理膳食重大行动、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行动。

近年来,我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过剩与不足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疫情当下,学生肥胖问题更为突出;而营养均衡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了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在此基础上,我省在国民营养尤其是学生营养方面更为重视。2019年,我省及各地市均进行了学生营养午餐调查,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校膳食平衡提出指导意见。在改善学生营养方面,我省各学校做出了哪些努力,存在哪些问题,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营养过剩日益突出

前几天,一位老太太带着6岁多的孙女,焦急地推开了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素红医生的诊室门。杨素红测量后发现,女孩身高1.21米,体重26公斤,BMI指数表明,女孩已在超重边缘。一问才知道,女童平时嗜荤,疫情期间吃得更多、动得较少,3个月长了十余斤。目前,女童已经产生了性早熟体征,且骨龄远超同龄人,成年身高很不乐观。

另一位14岁男孩的情况同样较为典型。疫情后,男孩与家人前来问诊,他身高1.73米、体重99公斤。杨素红检查发现,男生已肥胖并出现了脂肪肝、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等并发问题。

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主任医师及其团队也发现,疫情期间,不少孩子都长胖了。他们接诊的患儿中,有约30%至40%或多或少增加了体重,平均每天10名左右是专门来看肥胖的。原先就患儿童肥胖症的孩子,这段时间也松懈下来,未能坚持减肥。

从监测数据来看,近年来我省儿童营养问题持续存在。杭州市卫健委近年来连续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监测,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双向的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营养不良总体发生率为7.08%,超重率12.88%,肥胖率10.17%。其中小学男生超重率14.59%,肥胖率13.41%,初中男生超重率16.83%,肥胖率12.55%。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营养摄入过量、消耗不足,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宅”家时间过长,又加剧了这种情况。此外,家长及学校对于学生营养方面的认知依然存在不足。

杨素红指出,相比二十余年前,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但营养过剩问题却日益突出。超重肥胖会引起性早熟、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引起绝对重视。传统观念中认为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好是一种认知误区;部分家长认为“牛肉当饭吃,牛奶当水喝”才能长得高也是错误的。“我们只看到欧美人个子高、身材壮,却看不到他们的肥胖问题很普遍,也看不到他们对于健身、运动有多么推崇。”

如何在疫情过后,对学生营养健康加强管理?杨素红建议,疫情后,饮食习惯上要做到“倡三减,促三健”,饮食中减油、减盐、减糖,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油炸、炒菜。食材选择上,要选能量低、体积大、应季的食材。学生应积极开展身体活动,如家务劳动、广播操等;保证每天中高强度活动时间60分钟,尽量保证户外日晒时长或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避免长时间久坐,减少“荧幕时间”;保证睡眠充足,每天8至10小时。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董小易 通讯员 江歆 严敏 施总颖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