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淳安县左口乡的方家村,村内的文化礼堂人声鼎沸。堂上摆放整齐的500册崭新图书,让村里的孩子雀跃不已;有趣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激起了一波波的热情抢答。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因为市交通运输局及直属的综合交通信息中心一行人的到来,迎来了一场精神生活的盛宴。
送书下乡 打造方家村“村民书屋”
今年3月份,“百千万”活动启动后,市交通运输局400多名干部组成11个调研组,深入淳安县左口乡,走进田间地头,访民情、解民忧。方家村是左口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落,600年间,方姓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淳朴的民风绵延至今。
位于村中心的文化礼堂,是在村里老底子的文化大会堂上翻新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会堂里会排演一些戏曲、节目,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中心。3日下午2点多,方家村里的年轻人和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村里的文化礼堂里忙碌起来。几个家住附近的村民闻声赶来看热闹,有人问现场的方家村党支部书记洪春庚,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市交通运输部门给我们村送‘精神食粮’来了。”洪春庚告诉村民们。
“我们给村民带来的,除了书柜和500册的书籍,还有电视和音响,我们要把文化礼堂打造成方家村真正的文化中心。”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今年清明节前夕,通过对方家村现状的多次调研,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发现,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儿童留守村落,村里只有200多人的常住人口,村民的文化生活日渐单调,方家村文化礼堂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文化大礼堂’虽然落成了,但是缺少相应的设施设备,我们也希望可以改善文化礼堂现状,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洪春庚说,今天的活动就是一场“及时雨”。
下午3点开始的赠书仪式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献德将图书送到了6位村民代表的手上。陆献德说,“现在农村的面貌和以往大不同,道路越修越好,村民送孩子外出上学、去镇里购物都变得很方便,我们也在思考,村民还需要什么?希望我们送来的‘精神食粮’,能够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有所提升。”
知识竞答 垃圾分类在农村
走在方家村整洁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门前一黄一绿两个垃圾桶引人注目。2016年,方家村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这件在很多城市里都难以做好的事,在方家村却推行得极其顺利。
“在我走访过的村庄中,方家村是最整洁的一个。不仅道路上没有垃圾,小溪里也看不到废弃的塑料袋,就连城市里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桶,在这里也很干净。”陆献德说。
整洁、有序,是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多次走访调研方家村后最大的感触。而这其中,少不了村民们的共同努力。
“为了推行垃圾分类,村里去年开了好几次会,虽然村里一些老人可能一下子适应不来,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事情,和污水治理一样,都是为了打造美丽乡村。”村民方兰溪说。
为了让村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垃圾分类,此次送文化下乡,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还带来了300册垃圾分类宣传册、45份垃圾分类海报、10000个分类垃圾袋,挨家挨户送到村民的手中。
在赠书仪式结束后,村委还现场搞起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玉米核应该扔进绿桶还是黄桶?牙膏皮应该扔进绿桶还是黄桶?”贴近村民生活的提问,让现场掀起了一波抢答的热潮,看,咱们农村的垃圾分类意识,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走村入户 留住农村淳朴家风
今年64岁的方家村村民方兰溪,在这个夏天迎来了从广州佛山回来度暑假的两个孙子。12岁方天上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和调皮的弟弟比起来,他更爱看书和练字,一本《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国学知识》平日里不离手,还常常和爷爷聊起书里的有趣知识。除了这本书,暑假里他阅读的还有《西游记》《老人与海》等经典书籍。
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方兰溪家赠书的时候,方兰溪正坐在门厅里看着孙子练习硬笔书法。这样一幅画面,在陆献德看来,就是平淡中出真味的农村生活。
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让热爱国学的方天上眼前一亮。陆献德说:“希望我们送来的‘精神食粮’,能够让这些回归的孩子与农村更亲近,农村不仅仅是他们体验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更好的精神家园。”
在今年启动的“百千万”活动中,市交通运输局累计走访左口乡农户6253户,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上百次。活动期间,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近200条,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91项,超过九成问题都已解决到位。作为一次双向的精神交流,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在方家村的村民身上感受到了淳朴自然的家风。陆献德说:“他们也许并不富有,但是生活却十分和谐宁静。我们的走访调研,就是要给农村老百姓带去真正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