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如是阐述。

浙江省从2007年开始,每年推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实事项目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突出实践体验,注重社会参与,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明晰责任目标,与未成年人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互动、实打实关爱,确保更多的未成年人得实惠。

工程化实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以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目标,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心理素质的提升、特殊群体的关怀等等,为此需要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前奏曲”
提出实事项目的具体要求,包括项目背景、实施计划、预计效果、覆盖范围,在主要媒体上公开征集,向各有关部门、各地及社会各界“招标”,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的“投标”项目,从公安厅、司法厅、水利厅到团省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都献策献计,积极参与,成为实事项目的主力军。
“协奏曲”
为弥补政府职能部门的不足,主动发现、广泛发动社会组织“承包”工程。动员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音乐调频节目主持人、知名记者等推出“向阳花儿童暖心行动”和“为你点亮一盏灯”,通过在粉丝中开展爱心义卖等活动,筹措资金专门资助困难儿童。此外,联动关心桥基金推出“关心桥普法计划”、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推出“心灵花园体验行动”等公益项目,大家一起唱好协奏曲。
“交响曲”
各个项目发挥各自的优势,唱好不同的“声部”,每年十个项目齐发力,成为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曲”。如“十万五老结对未成年人”项目在农村发挥了很好作用,“少儿安全自护营”的建立提升了未成年人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的能力等等。通过媒体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道、未成年人和家长的热烈反应、各地开展活动的经验,为“交响乐”配音伴奏,实事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精细化管理
“物理反应”
实事项目是资源的回笼和再分配,是资源的空间挪移,是城市向农村的能量辐射。通过对开展的活动场次、配送的器材数量、参与的人数等进行量化,确保实施效果不打折扣。如“流动少年宫”项目是将城里孩子触手可及的游乐项目送到偏远的海岛、山区农村,使乐高、机器人等留守儿童难以企及的玩具,成为现实,该项目平均每年开展500场,受益50多万人次。其余的项目基本都能覆盖全省或某一类群体,受益平均都在10万人次以上。
“化学反应”
实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孩子在实践、体验、娱乐、游戏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如“生态教育行动”使孩子们在触摸大自然的过程中提升保护生态、热爱自然的爱国爱家爱乡情怀,从“经典悦读”中培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从“关爱特殊群体”中传达对弱势群体的友善和关爱,等等,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灵和思想产生“化学反应”。
品牌化运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实施至今已有9年,从探索、调整、充实再到完善,既有历久弥新的经典项目,也有根据形势创新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合理的项目结构,历经了从盆景、风景到风尚的过程。

重点扶持,培育“盆景”
对实施效果突出、未成年人急需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缺少磨练、心理素质不高的现状,对“心灵花园体验计划”项目重点关注,除了经费方面的倾斜外,还进行实地调研,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家长经常在网络上寻求教育“秘方”,但经常迷失方向的情况,我们主动召集省妇联和知名网站负责人一起商讨,推出网络版“智慧家长说教育”,结合网络和教育专家的优势,给家长们权威的答案。
以点带面,形成“风景”
实事项目坚持品牌化运作,受欢迎的项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年深耕细作,一年年根深叶茂。如“十万五老结对农村未成年人”项目、“流动少年宫”项目,都已连续推行5年以上,成为知晓率高的好项目。在品牌项目的带动下,其他项目也优质推进,大部分项目实施都在三年以上。新项目也不断应运而生,一个个盆景连成了一道道“好风景”。
社会联动,形成“风尚”
随着实事项目影响力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提升,各地因地适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也纷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出市级层面的实事,如杭州、温州、宁波等地,调动当地的资源为未成年人谋福祉。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有基金会利用充足的资金开展项目,有社会知名人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展项目,也有专家团队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展项目,目前的项目包含的内容涉足文化、艺术、心理、科普、法治、生态等近二十个领域,较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
十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