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两年时间,他让后进小学变了样,援疆教师陆瑞敬——当校长的挑战,一个接一个
2020-08-31 10:58:42杭州网

为学生扣好

人生第一粒扣子

陆瑞敬一直认为,“教书育人,关键要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粒扣子,在乌什县第一小学就是“良好习惯”。2018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陆瑞敬在学校转了一圈又一圈。一个个教室里,如同“赶巴扎”:铃声响了五六分钟,学生才慢悠悠坐齐;老师在讲台上课,学生在下面嚼口香糖;老师转身写板书,前排学生立刻跑到后排打闹一番……“这样的环境,再好的师资也培养不出好学生。”看到这一幕,陆瑞敬一向笑眯眯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改习惯,少不了一番“斗智斗勇”。针对上课迟到的问题,陆瑞敬先在各种场合强调“铃声响进课堂”,但效果不好。后来他冥思苦想出个新办法,一道铃声改两道,间隔从3分钟缩短到2分钟、1分钟。等到再合并成一道铃声时,教室里也见不到迟到现象了。

特地给学生洗手、为教学楼配饮水机、设立做好事加分的“道德银行”……在陆瑞敬的努力下,学校悄然换了面貌:校园变整洁了,教室变安静了,学生更有礼貌了,笑容更灿烂了。

千方百计,总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陆瑞敬又大刀阔斧进行了一项改革——参照浙江“四点钟学校”模式,量身打造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在全校推出“争创国语小标兵”活动,鼓励学生学好、用好国语;来自衢州的18位教师分配到学校各年级、全学科岗位,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开设鼓号、古筝、声乐、书法等“第二课堂”,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打造舞台,丰富课外生活,激活学习兴趣。

一年后,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学校抽考,乌什县第一小学拿到第二名。对于这所80%学生是农民子女的小学,可谓“逆袭”。看着兴奋激动的师生,陆瑞敬总算有了些许欣慰。

把家长会

开成表扬会

当校长的挑战,永远一个接一个。其中一个,就是如何让家长参与教育。“小学不同于初高中,孩子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更需要家长陪伴。”陆瑞敬说。

按照惯例,一学期结束总要开场家长会。但教师工作例会上,陆瑞敬刚一提议,不少人就面露难色,纷纷劝他放弃,“没人会来,家长都不太看重孩子成绩”。果不其然,家长只来了不到30%,每个教室人头稀稀落落。

如何破题?陆瑞敬召集所有教师,提出每个班建群的方案。每天的朗读、抄写作业,必须由家长带着孩子完成,并拍视频上传。结果,效果出奇地好:家长的“斗志”被激发,从一开始零星几个视频,到全员准时上传,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甚至,一些国语不太熟练的家长,每天跟着孩子念书,也学了不少词句。

更特别的,是焕然一新的家长会。一改以往通报成绩、批评学生的模式,由班主任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父母逐一上台领奖状、拍合照。“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也让家长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骄傲。”陆瑞敬告诉记者,如今,乌什县第一小学家长会参会率已经达到90%以上。

至今,一个场景仍让他心里充满感动。今年1月,第二批衢州援疆教师返回浙江,早上9时多出发赶飞机。冬日的乌什,寒意凛冽,天色微晞。四五名家长匆匆赶来,将装满核桃、红枣的布袋塞给老师,“家里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带着路上吃”“过完年一定要回来”……不纯熟的国语中,蕴含真挚的情感。环顾奋斗过的校园,陆瑞敬也作出决定:“再干一届!”

如今,乌什县第一小学已经改名乌什·衢州小学,正在创造更多可能:青砖绿瓦的新教学楼建起来了,孔子像竖在路旁;50余名本地年轻教师在手把手的指导、培养下,正在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1000多名学生成绩提升,笑容变得开朗自信;2020年秋季学期,全校招生数量翻番……

走在热斯太大街上,认识的家长看到陆瑞敬,无不称赞一声:“陆校长,了不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沈晶晶 陈佳莹 张安阳 通讯员 叶锡挺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