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村民的家庭作坊在开办时,并不会这么规范。当时,村中的大小作坊有500户左右,其中有近百户是没有营业执照的。叶昌水去提醒村民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可回应他的是村民的“苦水”:“他们告诉我,不是不想办,是实在太麻烦,办个营业执照要跑四五趟,也不知道该找谁,不如就算了,反正没执照机器也照样转,不耽误赚钱。”
村民的苦恼,叶昌水是理解的:出门办事对村民来说确实头痛,好不容易去趟县城,万一材料没带齐,等于白跑一趟,几趟下来,谁还愿意去办事呢?但凡事都得讲规矩。“厂子、作坊要开工,就得有营业执照,不然不就成‘野工厂’‘黑作坊’了吗?没有营业执照,不关也得关,效益再好也不行。”叶昌水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手续问题、管理不善以及村民意识不到位等原因,里湖村8家集体企业陆续关停、转让,家庭作坊也逐渐没落,青壮年开始外出务工——“亿元村”的名头,至此成为历史。
集体企业“光环褪色”不说,村民想盖个新房也累煞人。1992年夏天,正在上初中的王海鹏听父亲说了一个好消息——家里要盖新房了。王海鹏乐坏了,早早地在同学面前“炫耀”了一把,可他等啊等,家里连块新的砖都没看到。“只是经常看到我爸骑自行车往县里跑,早出晚归,几趟下来,车胎纹路都磨平了。”王海鹏回忆,等了个把月,父亲跑了五六趟县城后才说,新房可以动工了,“又过了半年,我家才住进新房。”
成年后,王海鹏去了部队,再回村时,他已是一个黝黑健壮的汉子,说话中气十足。王海鹏回村后,2011年,分水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设有综合、不动产联办、商事登记、税务、公安5大办事区域,业务辐射周边百江、合村、瑶琳等乡镇。从里湖村到分水镇,骑电动车大约20分钟,镇级便民中心的设立,让里湖村人的办事路程缩短了30余公里。
现在办营业执照,只要手续齐全,一天就搞定。办事方便、快捷的里湖村才能吸引年轻人回来,才能吸引投资客来村里办民宿、搞旅游。
2016年,王海鹏成为里湖村党总支书记。同年底,正值浙江省全面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没过多久,几个想盖新房的村民找到了王海鹏,希望他能帮忙跑审批流程。“村里给你们代办,7天之内一定有回音。”王海鹏拍胸脯保证。
胸脯是拍了,但王海鹏当时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的,因为很多村民对于一些常用的办事手续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应当去办,他只好带着村干部逐户上门做工作,不时得拉着一车村民去镇上集体办事。“年轻人去镇上虽方便,但老人想自己去还是有困难。”王海鹏说,“那时候,每天有操不完的心,就怕把谁的事情落下了。”
2017年,由分水镇牵头设立的村级便民中心入驻里湖村村委会大厅,申领病历本、市民卡等18项村民需求大的网上办事项目权限也下放到了村里。村级便民中心入驻前一晚,王海鹏激动得彻夜难眠。“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出行不方便,最需要帮助,服务中心进村是件大好事。”王海鹏说,村里一共有1970多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580多人,“老龄化程度比国家标准还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