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来了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杭州博物馆约满、体育馆游泳馆爆满……“双减”后第一个周末 以前约不到的小伙伴都出现了
发布时间:2021-09-06 20:51:36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屈强:

培养孩子自律自主习惯 不要为了运动而运动

我觉得教育还是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不能忽左忽右,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双减”政策下,家长要把焦虑度降下来,以平常心对待教育。周末,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规划。

第一,建议把握学习原理,每周有一块时间用来回顾总结。根据记忆曲线,最好一天有小循环,一周有中循环,一月有大循环,让孩子慢慢体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律的习惯,发现自身的弱点并加以弥补。

第二,每周能花上半天或两个小时,发展兴趣或者弥补短板,补弱助强,多思考与实践。现在很多科学实验材料很容易买到,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动手做一些实验,毕竟学习不仅仅是书面练习。学校的教学中动手实验机会不那么多,周末正好可以做个家庭实验室,让孩子多一些实践。

第三,大家对孩子的视力和体质比较关注,学校虽然每天都有锻炼时间,但肯定不够。周末可以让孩子约上同学一起爬爬山,运动一下,以活动促交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现在的孩子,有时候过于自我,周末让孩子们一起做一项运动,在运动中他们会学会相互包容、妥协和迁就。不要纯为运动而运动,而是通过运动让孩子们学会社交,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大家也可以约上好几个家庭,孩子们一起踢足球、打羽毛球时,家长们也交流交流,便于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还要重视亲情教育,注重家庭和谐。以往孩子学业忙,周末很少去看祖辈。现在可以每隔一周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尤其是中学生,祖辈年纪大了,让他们去了多陪伴陪伴老人,为老人做点事情。孩子们看到自己也能照顾别人了,会体会到成长。

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俞国娣:

家务劳动、亲子阅读、登高远眺

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做很多事

上城区在去年就开展了家庭日活动,其实就是讨论我们怎么过周末的问题。“双减”以后,孩子从大量培训班里解放出来,回归家庭生活,我的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一般家长平时上班很忙,双休日总要搞搞卫生。在家务劳动时,孩子不要缺失。我看到有家长发朋友圈说,开了家庭会议,每周末有家庭劳动日,每个人包括孩子,都分到了家务,我觉得挺好。孩子参与打扫和整理,会特别爱惜自己创造的环境。我们要把劳动的权利留给孩子,劳动是手脑并用的很好的锻炼成长方式。

在双休日,我们可以去看望一下老人,也可以把老人接到家里,做一顿饭给老人品尝。孩子可以听听老人说说过去的生活,这是让孩子珍惜现在生活的一种教育,远比各种说教效果好。听长辈说过去的事,也让孩子有使命感、责任感。以前不少家庭不大重视这些事,老人总是做些后勤服务,现在时间从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做起来。

我当班主任时,很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书店去阅读。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看书,买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现在书店阅读环境很好,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看书,闻闻墨香,是非常难得的亲子时光。

家长也要给孩子留出大量独处的时间。家长有自己要完成的事,孩子也有自己要独处的时光。现在低年级孩子,一步都不离开父母,但是孩子总要慢慢学会独立成长。

孩子可以拿着篮球到小区里找小伙伴打球,也可以与其他人一起做作业,看看书。这是孩子回归独立生活、家长尊重孩子独立空间的开始。孩子能独立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才是真的长大了。

父母有时间和精力的,也可以陪伴孩子去游泳、登高。我主张家长要带孩子登高。到了山顶,有了飞鸟的视角,看西湖、看钱塘江、看三江交汇,这都是让孩子开拓视野的很有意义的方式。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关注、研究一件事。比如去植物园,看看一棵树在不同季节如何生长;关注家门口车流量的问题;关注钱塘江上到底有几座大桥的问题;关注不同的地铁站,地铁口为什么数量不一的问题;初中生研究能力强,学了《石灰吟》,还可以去看看于谦故居……杭州城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家长跟孩子走走看看,孩子眼睛所见,脑子所思,都是在学习。

现在有家长觉得,学科类培训班没有了,就要给孩子报很多非学科类培训班,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家长要看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不要用培训班来填满孩子的周末时间,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从容成长。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胡信昌 张娜 林佳琦   编辑:高婷婷
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你和孩子是怎么度过的?这两天,记者走访了一些培训机构,采访了一些家庭,看看他们的安排,并采访了几位知名校长,请他们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