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山峦还翠 绿润民心 走出山体生态修复可持续的“建德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15 09:16:24

开展全域整治 守住耕地红线,让百姓共享绿色经济

让山体重新披上绿色,这样的“盆景”在建德正全域“开花”。

短短半年,更楼街道新市村、梅城镇葛家村、下涯镇江湾村、莲花镇戴家村等等,曾经部分裸露、整体“黯淡”的青山都重新“绽开笑颜”,山更绿了、环境更好了,带来的生态优势、富民优势和经济优势,实实在在地落在了百姓身上。

大慈岩镇汪山村周坪垦造耕地(水田)项目便是垦造耕地生态化的有益探索。这块占地55亩的荒凉小土坡,如今坡面上整齐地铺上了草皮,如同戴上了绿油油的围巾,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坡底则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水稻,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格外夺目。

金色的水稻,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财富,“今年种植的水稻亩产1000斤,一年两季收成,咱们村的村集体收入足足增加了15万元。”汪山村村书记汪梦罴藏不住脸上的喜悦,“真的是荒地变良田,增粮又富民啊!”

用富民增收的绿色经济,为山体修复赋能,这成为建德在面对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用地发展空间明显不足的局面上做出的“建德答案”。

“守住杭州的粮仓,必须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建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借助开展山体修复专项行动之机,建德结合制砂行业关停专项整治、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对全域内的45个临时用地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对29个到期的临时用地项目进行了复垦。完成垦造耕地项目65个,新增耕地面积1700余亩。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美丽环境的需求。

惠民的举措,还体现在山体修复的每个环节。

“感谢政府,不仅让我们实现了村集体增收,还为我们修建了交通要道,造福整村2400余人。”谢光通是建德乾潭镇下包村的副书记,他所在的村正是乾潭镇千岛湖配水工程项目部所在地。2020年初,因配水工程基本完工,原先租用下包村的90亩农田开始实施复耕,项目部用挖机对农田大块石头进行初步清理后,雇用租赁土地的承包农户整治自家的田地,既挣了工资又改良了自家的田,效率和质量得到双提升,当年下半年就恢复了水稻种植。

与此同时,项目部在垦造耕地的进程中,建德还结合下包村交通不便的实际,专门为其修建了一条六米宽的水泥路代替山路,如今小货车拖拉机把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村民们都在说,“原来的田间道路成了山民们的致富路。”

临时征用的农田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分散低效的农田得到高效集约利用。借力迎亚运山体修复与景观提升专项行动,在建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实在在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让广大农民群众尝到这项“惠民工程”的甜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徐辉 记者 杨怡微 章翌/文 记者 张之冰/摄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