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沪苏浙皖主流媒体联动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热议长三角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3-03-08 08:45:28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

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长期从事环境管理研究,她建议加快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近年来,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工作合作机制发挥实效,三省一市制定发布了《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一体化标准,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新安江模式’仍在不断焕发生机。”陈红枫表示,安徽积极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联合杭州市编制《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新安江皖浙跨界街口断面水质连续11年达到生态补偿考核要求,为试验区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陈红枫建议,完善统一组织、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长三角“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携手打造长江、淮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协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从共保联治向共同开发、共享优质生态产品拓展,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张晓宏

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如何加快推进长三角教育资源共享?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张晓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加强三省一市各层面发展规划的政策衔接,为域内高校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验室开放共用、产学研平台共建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张晓宏表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加强协作,位于沪苏浙皖的多所高校,成立了“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正在大力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并有计划推动学分互认。对此,张晓宏表示,“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可以进一步扩大,通过建立多层级、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信息互通平台,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

“苏州大学正全力打造未来校区。这既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第一个高校校区。”张晓宏介绍,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将聚焦数字与人工智能、信息与智能系统等领域,构建贯通新工科的交叉创新平台,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

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长三角一体化从未来发展的潜力来看,科创、人才等很多方面需要融合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建议,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卡脖子”问题,在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长三角合作专项;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在人才协同方面,许礼进建议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三省一市积极探索创新引进人才方式,实施引进人才计划,建平台、立项目,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人”身上,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力度,加大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力度。

许礼进还建议,三省一市要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长三角专家库;同时发挥三省一市科技智库联盟的作用,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我们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许礼进表示。

本版撰稿:

杭州日报/杭+新闻记者 张世新 杨君左

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刘旸 叶晓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李佳蔚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刘丽媛 石小磊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汪浩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也是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奋斗之年。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沪苏浙皖如何发挥“头羊”作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