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 是一条走过8年的路 运河申遗,从2006年开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 “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资料显示,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此次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涉及8个省、直辖市,沿线27个城市。遗产区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 54263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75082公顷。 杭州:自此成为“双遗产”城市 运河与西湖交相辉映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列入遗产河道总长110公里。 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也是当年西湖申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3年前,2011年6月西湖的申遗成功,和运河相比,两者有什么异同? 对此,王水法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美的西湖,遗产的识别性比较弱;‘不那么美’的运河,却是遗产专家眼中的‘第一眼美女’。” 运河申遗和西湖申遗,申报主体不同。但正因如此,大运河申遗,体现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大运河申遗工作由沿线重要城市共同参与,而杭州是其中三大重点城市之一,另两个重点城市是扬州、通州。 王水法同样认为,西湖和运河有三个共同点是有交集的:它们都是活着的遗产,都以水为主题,都充满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 运河申遗的过程中,杭州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006年5月,在杭州市的积极倡导下,由全国政协发起,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代表在杭州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研讨会,并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标志着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遗产区内,杭州市列入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处,包括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等6个遗产点及杭州塘段、江南运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等5段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