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余杭区塘栖镇农村法律服务现状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星期三   杭州网   来源:杭州党建网

问题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如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劳动合同、人身损害赔偿等。不少农户遇到上述法律问题时常常求助于村治保主任或者村干部,自主法律维权能力不足。这反映出农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现有法律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覆盖仍有一定差距。

1.基层人民调解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塘栖镇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其成员多为村两委委员兼任,无专职调解员,业务水平普遍不强,面对复杂、疑难纠纷时调解能力不足。

2.适合农民群体的普法宣传效果不佳。适合普通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的普法方式方法不多,缺少农村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杭州已经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但是农民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仍然不高,致使公共法律服务在农村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解决思路。建议,一方面,发挥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等队伍的作用,通过专业服务、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提升农民法律服务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优化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资源,拓宽服务载体和形式,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1.加强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员专业化建设,会同余杭区司法局、塘栖司法所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法律素养和调解技巧,提升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能力,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提升农村普法工作实效。针对农民群体,深入开展普法需求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普法需求。指导塘栖镇结合各村实际,通过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墙绘等载体开展针对性普法。依托文化礼堂、文化下乡,大力开展法治电影下乡等寓教于乐、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民法律素养。积极指导塘栖镇各村开展省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提高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

3.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纳米”。加大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力度,密切与农户的联系,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知晓度和使用率。创新服务形式,引导驻村律师通过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举办讲座、发放联系卡等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站点指导和驻村律师管理,发挥驻村律师在化解纠纷矛盾、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方面的专业优势,使农民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促进网上网下融合,推广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和手机客户端,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纳米”。

作者: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市商务委调研组:对淳安县瑶山乡山核桃产业电商发展的分析与思考[下一篇] 市卫计委蹲点调研助力年轻后备干部成长
      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 主办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浙ICP备06052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