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将枫树岭镇绿色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思考
市考评办调研组
淳安县枫树岭镇是习近平总书记、张德江委员长等四位历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该镇位于淳安县南部,全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是淳安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下辖28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共有5800户,总人口1.85万。
问题分析。枫树岭镇是淳安县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乡镇,大部分行政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缺乏优势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1.传统产业发展裹足不前。传统产业资源如毛竹、地瓜、油茶、茶叶等相对丰富,但毛竹产业仅以初加工为主,且随着“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推进,加工企业关停,价格大幅下降,销售几无利可图;地瓜干、油茶无统一标准、无品牌营销,销售渠道不畅;茶叶品种杂、加工工艺精细化程度不高,使得成品茶品质不高,部分仅以半成品出售,茶叶附加值不高。农产品生产销售上,村民思想较为保守,品牌意识不强,创新开拓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能力不足。
2.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枫树岭镇以下姜村红色旅游为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但整体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村旅游存在内容雷同、特色不明显、过度开发投入等情况。景区旅游公司发展思路与经营者存在一定差异,没有按照市场化方式有效运作。下姜村自然风景区配套不健全,打造景区周边景点、讲好景点故事内涵等内容有待丰富,不能形成有效的旅游产品,旅游消费转化率不高。
3.辅助产业发展进程不快。除主导产业外,部分村民在工作之余从事养蚕、养蜂、菌菇养殖、来料加工等辅助产业。目前,养蜂、来料加工等产业在枫树岭镇政策引导下,从业人员逐步增加,但是总体规模不大,影响相对有限。此外,引进外来企业发展新型农业成效不明显,开展规模农业种植的乐乐农业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贡献仅限于土地流转标准给付的租金,缺乏有效的带动增效举措;淳安县食用菌示范园区仅1家龙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就业与自主种植。
解决思路。实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三个转化”:
1.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议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树立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开发特色产品,打好“下姜”牌。以下姜红色旅游为龙头,探索“红色教育培训+”的融合发展模式,引进专业培训机构,丰富培训内容,开发特色课程,打响培训品牌,并通过集中培训、分散住宿等形式,以点带面,带动枫树岭镇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绿色农产品的发展。
2.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枫树岭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打好手中潜力巨大的生态牌。应当突出规划引领,邀请专业机构,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百源经济”等政策措施,通盘研究,制定产业规划,串珠成链,发展块状经济。一方面,积极响应淳安县发展康美产业的号召,鼓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农旅融合等绿色经济,提升生态农业、绿色经济在全镇的覆盖面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比如,针对竹林资源闲置、竹贱伤农的问题,鼓励林下种植,发展套种,同时开发竹制品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将环境优势转化为招引优势。建议枫树岭镇亮出“山清水秀无雾霾”的招牌,加大项目、人才招引力度,绿水青山是能够创造间接价值的。长远看,以环境招引,效果明显且持续。以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新建与红色旅游、会议培训相配套的会议室、讨论室等配套用房,增设旅游栈道、停车场库、公交站点,引进快递服务点、通信公司服务点等。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招引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落地,比如汪村村引进的千亩抹茶园,通过大项目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和招引,实施“青年返乡创业计划”。
对提升淳安县屏门乡农产品附加值的思考
市国资委调研组
问题分析。屏门乡位于淳安县西北部,下辖的15个行政村均以“小而散”的茶叶、山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销售渠道单一,并且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小,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原因主要有:
1.生产经营规模“小而散”。屏门乡多为山区,各村沿山泉源头呈狭长状分布,茶叶、山核桃、中药材等均为散户种植在山间地头,经营效率不高。
2.经营层次粗放固化。屏门乡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乏精深加工和知名品牌,以散户出售茶叶青叶、山核桃蒲等给前来收购的小贩为主。因遭遇垄断、缺少线上渠道等问题,绿色产品销售亮起红灯,青叶每斤售价为30-50元,农民增收非常有限。
3.缺乏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屏门乡各村基本没有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资金缺位。且空心、空壳化现象明显,留乡务农的多为年事已高、受教育程度低、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弱的老年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机械化作业、网络化营销。
解决思路。市国资委将结合自身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和屏门乡政府,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做实做强经济合作社。有效利用目前多处于空转状态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入挖掘其在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以持有股份或签约出租方式,将分散的土地经营权集中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向规模种植要效益,扭转生产成本高昂、耕作方式落后、种植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局面。
2.着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合作社联营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管理服务,打造“小而美”的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农副产品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品牌化运作的发展道路。
3.优化农技指导服务。积极推动种业集团为农户提供良种培育、农技普及、病虫害诊断防治等指导服务工作;推动华东医药集团为覆盆子、西红花、山茱萸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中草药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推广间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充分依托临岐这一中药重镇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力提升产业效益。
4.积极打通产品双向通道。引导帮扶当地做强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商旅集团等企业与当地合作,打通终端市场与产品源头。探索银企合作,找准农村企业的需求点、金融机构的关注点以及银企合作的结合点,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