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盘活天目山镇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思考
市国土资源局第八调研组
问题分析。调研组在临安市天目山镇蹲点走访时发现,该镇宅基地及农房建设管理利用总体粗放,“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等情况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农民长年进城务工,房屋空置率较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宅基地管理比较规范,民生保障到位,但因管理体制因素,农房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也同时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1.管地不管房。属地政府较注重宅基地的管理,在省里确定的村民宅基地标准内审批。但在农村建房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村庄规划较为滞后,农居建设布局较为分散,普遍沿路发展、沿河建设,特别是一些自然村撤并后,农居没有向中心村集聚。
2.管批不管建。普遍存在重事前审批、轻批后监管和违法不处置问题,没有从源头上防止违法建设,少批多建、建筑超高超层现象较为突出。农户宅基地及房屋面积普遍较大,一些农户将宅基地审批面积全部用于建造主房,额外占地建造辅房和庭院。
3.管增不管减。一些地方只注重通过新增建设用地解决农民建房用地,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空闲农村宅基地,存在利用不集约问题。有的村“批新拆旧”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存在“一户多宅”现象,仅第一批走访的10个村就有约300户存在此类情况;有的宅基地拆后土地闲置,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
解决思路。为有效盘活天目山镇闲置农房和宅基地,调研组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规划引领。根据天目山镇当地实际确定合理的发展定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尤其是推进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发展规划的“两规合一”,优化农居点布局,集聚宅基地利用,按照宜农则农、宜留则留的要求,实现村庄有机更新。
2.用地减量。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安排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建房,认真执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对适合农业生产的宅基地拆除复垦,严格控制和减少农村宅基地规模,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3.依法自愿。对农户合法持有的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自愿退出盘活利用。对“一户多宅”的,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或农户自行拆除后收回。
主要举措。具体实现路径可以从“退得出、用得好、管得住”三个方面入手:
1.在“退得出”方面,对农户合法持有的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可通过“以房换地、以钱换地”等方式,引导鼓励农民将空闲农房及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置换成多层农民公寓或以货币方式回购,确保农民宅基地权益不受损。对“一户多宅”的,由当地结合“三改一拆”及村庄整治,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或农户自行拆除后收回。
2.在“用得好”方面,可采取以下方式盘活利用:一是调剂利用。对退出的宅基地及农房,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调剂,安排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利用。二是收回复垦。将农民退出的宅基地予以复垦,复垦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统筹使用。三是开发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收回的空闲农房和宅基地,可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利用天目山独特的自然条件,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3.在“管得住”方面,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变农村土地“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以明晰产权为基础,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占有权、激活土地使用权,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住房保障多样化、宅基地总量减量化、存量土地利用多元化、土地收益分配差别化机制,着力破解当前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农民住有所居、财产收益得显化、集体经济得壮大、新增产业用地得保障、村庄颜值更美丽。
关于钟山乡水体污染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市台办调研组
问题分析。桐庐县钟山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民营小石材企业、小作坊的污水排放和农民生活污水排放。特别是清渚江(钟山段)河道是有名的“牛奶河”,溪水受石材企业废弃石粉偷排污染而常年呈乳白色。近年来,随着桐庐县石材行业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生态化处理全覆盖等工作的全面完成,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化推进,全乡7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均已达到Ⅱ类水质以上。当前水体污染整治工作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小微水体的水质提升上来。今年2月以来,钟山乡、各行政村开展了两轮排查和随机巡查,全乡共排查出小微水体79个,其中小溪、小沟、小渠36条,池塘、鱼塘43个。经检测,有Ⅳ类水质3个、Ⅴ类水质3个,其它均为Ⅲ类及以上水质。
1.小微水体污染重视程度不足。调研组走访中发现,农村里的小池塘、小水沟随处可见,都属于小微水体的范畴。在农村安全饮用水供应工程普及情况下,池塘的作用越来越小,村民对池塘水体质量关注度远不如从前,一般都是放任自流、缺乏管理。有的池塘历史久远,仅作为村级消防水源用,往往长时间没有进行清淤,水质时好时坏。
2.部分小微水体地处偏远。钟山乡属于丘陵地区,许多农田在山腰或者山脚,为防止干旱,历史上兴修水利时期,曾在高处兴建小山塘蓄水,一般地处偏远。如,夏塘村金坑上水库就在海拔500米的半山腰上。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务农人口减少,农田耕作面积也明显减少,对此类灌溉蓄水用的山塘管理明显缺失,甚至年久失修,导致浮萍丛生、水质变差。
3.小微水体整治存在资金缺口。小微水体体量虽小,整治难度不大,但若只进行简单清淤,污染非常容易反弹。因此,按照上级整治不反弹的要求,还需要做引排水、周边固化以及生态化改造等工作,整治成本明显上升。虽然需整治的小微水体数量不多,而限于乡政府财政实力有限,整治工作所需资金来源成为钟山乡的重要问题。
解决思路。市台办调研组在实地踏勘、全面掌握问题情况的基础上,经与治水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并结合钟山乡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突出重点,剿灭Ⅳ类以下小微水体。以此次摸排的3处Ⅳ类和3处Ⅴ类水质小微水体为重点,“一点一策”制定每个小微水体整治方案。按照省治水办6月上旬前完成整治的要求,倒排时间计划,整治工程全部走招投标应急程序,确保5月底前各项整治工程完工,实现小微水体全域“可游泳”目标。整治经费主要由乡、村两级财政和申报县水利专项清淤经费补助等途径解决。
2.巩固成果,持续提升乡域水体水质。要“举一反三”,按照“水亲五无岸美”的要求,对全乡河道、山塘水库和小微水体所有水体进行重新排查,重点针对水面、岸边、底部无垃圾、无漂浮物、无污水排放口、无淤泥沉积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现有整治成果,防止水质倒退,持续保持和提升全乡水体水质。
3.落实责任,强化村级水质监督管理。“五水共治”是全省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必须要明确责任,特别是要明确村一级的责任,实行属地管理,提高重视程度。每个村所辖的小微水体要明确专人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完善全乡小微水体管理公示牌、鱼塘警示牌等设置,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示范引领,充分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村民大会等载体加强宣传引导,组织清理河道等志愿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