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天山南麓,小康风景美如画
2020-08-06 14:07:28杭州网

稻米之乡的沃土,“长”出生态景区

还未到温宿县,“塞外江南、稻米之乡”的美名已经如雷贯耳。

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驿站,维吾尔语里意为“十股水”。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耸立县城南麓,冰川伸入峡谷,冰雪融汇成河,滋养着土地,也孕育出粒长色白、味甘而糯的温宿大米,成为联合国认定的“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托乎拉乡库如力村,便因处于传统温宿大米产区而名声在外。2013年开始,随着新村改造、农房集聚工程逐步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子却也变得“无田无地无果园”,1200多名村民增收遇到“瓶颈”。

“入疆工作以来,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产业,必须把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来自金华的援疆干部吴其伟告诉我们,这些年,他们立足当地优势,培育新型业态,为全面小康增添成色。

库如力村的土地上,“生长”出了温宿首个生态景区。

2018年8月,在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四川人何岱峰来到村里,投资1亿元,打造水乡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园。短短一年多,30多个现代化农业大棚、童梦科普教育乐园、果蔬观光采摘园、垂钓乐园等纷纷落成,一个占地400亩的农旅融合园区,雏形初现。

我们走入大棚和园区,亲眼见证从浙江引进的6万株种苗落地生根,杨梅、白桃、柑橘等树木茁壮生长,城里游客到这里体验、玩乐。我们感觉到自豪和震撼:浙江美丽经济发展的经验,如同一股活水,注入沙漠绿洲,带来无限能量。

“去年底建成运营,人气十分火爆,每周都有七八百名游客。”何岱峰告诉我们,目前,他的基地除了能为5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外,还与金华市农科院专家合作,打造了菌种实验室,试验巴楚菇、灵芝等高附加值品种的人工培育,还带动周边合作社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新奇的基地,不止这一个。穿过何岱峰的水乡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园,一路之隔,便是占地60余亩的水生蔬菜种植园区。

阳光映照盛放的武义宣莲,显现生机勃勃的气象;清风拂过纤长的茭白叶片,满眼葱绿尽收眼底。长长的田埂上,种植户王孔广正来回查看小龙虾的养殖情况。“茭白、莲藕不使用农药化肥,味道清甜、脆嫩。我们下午采摘,晚上运到乌鲁木齐,马上就一抢而空。”王孔广说,得益于这些来自东海之滨的新品种,基地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去年收入近200万元,“今年,我们引入‘茭虾共生’‘茭鱼共生’模式,进一步提高亩产。”

园区以外,针对温宿大米质优价不高等问题,浙江援疆干部与当地干部联合,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稻香节”,做足农旅融合文章;针对村里就业渠道不多等问题,近年来依托援疆资金,库如力村陆续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核桃深加工厂等,带动了200余名村民增收。

“浙江的帮扶,让我们不仅脱贫,还致富了。”村干部马世青介绍,去年,库如力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大家都一致同意将村名改为‘温宿·金华新村’。”

前不久,托乎拉乡发布全新规划,准备以温宿·金华新村为核心,联合周边村庄,打造有机农业、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三大片区,创建3A级生态景区。消息一出,已吸引1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小小村庄,已然未来可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沈晶晶 陈佳莹 张安阳 通讯员 叶锡挺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