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戈壁上“蹚”出致富路
2020-09-02 09:52:49杭州网

“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三大工程产业援疆

浙江日报

天山脚下的阿克苏人找到了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千人大军、十易寒暑。10年前,浙江援疆干部到来之时,谁也不会想到,茫茫的沙漠戈壁上能培育出新鲜的黑木耳;更不会想到,这里矗立起近千座“乡村车间”,遍地的苹果、红枣通过电商找到买家,贴上属于自己的品牌远销到全国。

近年来,浙江聚焦“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三大工程,扎实推进产业援疆,成果斐然。这个夏天,我们走进阿克苏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感受产业发展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改变。

“十城百店”

产品卖浙江接轨大市场

骄阳下,新河县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农民艾海提·喀斯木一头扎进枣树林里,细心地摘掉一根根庞杂的枝蔓。

“多亏了援疆干部,不然我们这片在风口上的地,哪能有好收成!”从红枣地向北望去,天山有一条缝。用当地人的话说,天山在这里开了一个豁口,每年5级以上的风要刮30多次。风一吹,枣子就减产。丽水援疆指挥部的到来,让这片风口上的田地赶上了“十城百店”工程的风口。

2017年,为了把阿克苏地区现有的特色农产品规模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启动优质特色农产品“十城百店”工程,计划在杭州市建设公共总仓,10个地级市建设10个公共分仓,全省设立100个以上销售网点(终端)。3年以来,浙江各地已累计设立“十城百店”销售终端617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和75%以上的县级市,一个“疆果东送、浙产西进”的双向现代流通体系业已成型。

成功运作“丽水山耕”品牌的丽水人,对于如何打造公共区域品牌有着独到的见解。

“要培育一个品牌,必须先建优质农产品基地,保证品质,形成标准,随之推广。”丽水援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涂潇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开始尝试两种模式打造基地:一种是以整体流转的方式打造500亩红枣地,当地老百姓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还可以到合作社就业,负责修枝、选果、包装,每天有上百元收入;另一种则是与农户合作的模式,打造1000亩核桃基地,统一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

“通过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定期修剪枝丫防风,大幅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涂潇告诉我们,以流转的500亩红枣为例,产量已从过去一年4000公斤到去年的5万多公斤。

基地建设只是第一步,由于没有品牌渠道,大量的红枣、核桃以往只能走低价批发的路子,农产品溯源体系和营销体系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在丽水,“都护臻品”这一全新品牌随处可见,拥有线下旗舰店2家,连锁直营店3家,连锁加盟店26家。在丽水的知名民宿里、高速服务区内、各地的“丽水山耕”门店里,来自新疆的苹果、红枣、香梨、核桃、牛羊肉成为了消费新宠。截至7月底,仅丽水援疆指挥部线下网点的销售额已达1659万元。

作为“十城百店”工程的受益者,喀斯木深有感触。过去,他的9亩红枣地每年只有1万多元的收益,现在不仅产量翻倍,还学习到了田间管理和品控、标准等系统知识。“再过一个多月,我地里的红枣就能打着‘都护臻品’的牌子卖到浙江去了。”

据省援疆指挥部产业组负责人介绍 ,今年前7个月,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省、市援疆指挥部依然通过实施“十城百店”工程,推动线下门店优化提升,加快电商援疆,拓展线上渠道,累计销售阿克苏农产品7亿元,同比增长1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打通了生产、渠道、品牌、销售链条,推动更多农产品更好‘卖浙江’,更把市场化的理念、方法带给广大农民群众,带动他们接轨东部大市场、更快脱贫增收。”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佳莹 沈晶晶 张安阳 通讯员 叶锡挺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