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是一个旗,是蒙语“亲兵卫队”的意思,隶属赤峰市,与锡林郭勒盟的盟府锡林浩特相接,它是世界地质公园,兼具草原、沙地、石林、山峦、湖泊和森林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地貌,其南部乌兰布统乡与河北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等被统称为“坝上”,被京蓟视为后花园,这里的冬天,冰雪的降临反倒平添了几分热闹。
而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达里诺尔湖,面积238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二大湖泊。屹立在湖畔北部的砧子山原来曾经是湖心岛,山岩上至今清晰可辨的水蚀线足以说明达里诺尔风华正茂的青春期是怎样的浩瀚与壮阔。
雪魅渔猎-达里诺尔湖冬捕
隆冬时节,百里封冻的达里诺尔与冰雪大地融为一体,展现出四季之中最壮观、最豪迈的景致。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冬捕渔猎活动就在这个季节上演,而“观看冬捕”也成为赤峰市冰雪旅游的一个活动项目。达里诺尔湖冬捕一直沿用传统的捕鱼方式,每年的12月中下旬,气温下降到零下20℃,湖面的冰层厚度达到50厘米,一年一度的冬季捕捞作业便开始了。其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使达里诺尔湖的冬季不再寒冷、万物生灵不再寂寞。
沿303国道前行,半途里,观看日出,踏着半膝的积雪登上山坡,看喷薄而出的红日把雪野照得粉红,带着日晕,左右两端在地平线上就似腾起的一道彩色光柱,这种瑰丽的天象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进入克什克腾地界,贡格尔草原开始呈现,而此时是白雪如毡,巨大的风车群矗立在原野之上,风车下是悠然拱雪觅食的牛群,它们对冰雪严寒似乎是视若无睹。
达里诺尔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华子鱼的瓦氏雅罗鱼。因达里诺尔湖水质是苏达型半碱水质,湖里的鱼都是耐碱性鱼类,加之湖水含有其他的成分,这些在湖里生活的鱼就好像自然就添加了佐料,鱼肉特别鲜美。传说当年康熙大帝幸临草原,达里诺尔湖的鱼鲜香美味使康熙帝胃口大开,并说:“吃了这里的鱼,朕便不想天下的鱼了。”华子鱼鳞细肉丰,煎、炖、炸、烹都味道鲜美,来到达里诺尔湖,千万不能不尝华子鱼。
冬捕主要的氛围在祭祀、捕捞和放生三个程序
隆重而神秘的“祭湖醒网“:由德高望重的喇嘛集体诵经,萨满祭司着萨满服装,击鼓、唱歌、舞蹈。同时,摆香案,供祭品,点圣火,燃烟花,献哈达,来祈求长生天赐福,保佑当年捕鱼的丰收和来年的风调雨顺。
12月23日,达里诺尔冬捕的前一天,渔场的工人们要在湖边举行隆重的“祭湖醒网”仪式。
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湖上堆起敖包,竖起经幡,燃起了火盘,穿着民族盛装的人们举行祭湖醒网仪式,民族舞蹈,喇嘛诵经,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冬捕开始前,闲了一个季节的鱼网也要醒一醒。达里诺尔湖冬捕用的鱼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宽30余米,长700多米的条形大网。凿冰下网的打鱼人,溅了一身冰水,出了一身热汗,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下网口凿好了,冬捕的领头人,跪倒在凿开网眼的冰面上。一边口中念念有辞,一边将上好的奶酒、奶食品撒入下网口。
在祈望冬捕丰收的祭祀中,渔民们都盼望着出一网下去能捕捞1万公斤以上鱼的“红网”,曾经达里诺尔一网打出近10万公斤鱼的历史赋予了它足够的灵性与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沿革交织成奇闻轶事,使人们形成一种坚信不移的湖神崇拜。
古老神奇的捕鱼:在夏日烟波浩渺的湖面如今已完全变成洁白晶莹的冰雪世界,冬捕采用穿杆走网的方式进行。
冬捕第一天,渔场的工人们在凿开的冰窟窿下撒下了鱼网。大网怎样撒到湖水里,就连很多亲眼见过冬捕的人都搞不清楚。
这是源于前苏联的神奇冬捕方法:工人们先从凿开的入网口下网,然后向两侧各走出约30米,再凿开40多厘米厚的冰面,用两根长木杆绑上鱼网,从入网口放入水中,把铁叉放入前方冰眼拨动木杆,穿杆走网,就像穿针引线一样。此时鱼网徐徐地拉开了。就这样,每隔约30米远凿一次眼,用铁叉拨动木杆,如此两三次后,用拖拉机拖动鱼网大绳向前行进。两根木杆牵动鱼网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再凿开一个更大的出网口,然后两木杆会合于此,拽出木杆后,鱼网就合拢了,所有入网的鱼也就无法逃出网外了。
冰上作业一般经历5个小时左右后开始收网,绞网机拽着牵网的绦绳把大网从上网眼的冰口处一点点拉了起来,这时数不清的活蹦乱跳的大鱼争先恐后跳上冰面,整个冰面顿时一片沸腾。
冬捕每年的12月中下旬开网至次年的1月中下旬扣网。数九寒天,近百人冰上作业,一车厢装近万斤鱼的运鱼车来来往往,每天数万尾甚至数十万尾鲜鱼出“玉门”,气势堪称豪迈,景象叹为观止。而达里诺尔冬捕,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网数万斤鱼的壮观景象,还有神奇、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焕发出的诱人魅力。湖面上零下二十度,拉上来的网却热气腾腾,整个场面都被热气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