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下直路焕然一新
大河下直路改造前 清晨6点,杭州的天色渐渐变亮,在大河下直路住了72年的王绍祥大伯沏了一杯清茶,坐在家门前的藤椅上,戴一副老花镜,摊开新一期的报纸,耳畔萦绕阵阵鸟鸣,新的一天就从悠闲的清晨开始了。
然而5个月前,场景却大相径庭。“每天早上3点多,运货的车就笃笃笃地开进开出,睡个好觉都难。”王大伯说,大河下直路以往人满为患,车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破墙摆摊 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大河下直路长约250米,东西走向,往东便是横河公园,是大学路新村小区的主干道。人车出奇地多,挤得水泄不通,这样的情况要从大概8年前说起。
2008年前后,马坡巷上一家农贸市场搬迁,大学路新村小区有4千多户居民,不少经营户看中了这个商机,恰好大河下直路北面一楼是一圈围墙,脆弱的墙体被砸开,安装上铁拉门,一个个商铺就这样经营起来,250米的道路各处都变得残破。
商铺有的是本地居民自己使用,大部分是租给外来商贩使用。随着商铺越开越多,大多经营户肆无忌惮地将摊位摆到了人行道上。
“有些经营户侵占了其他人家的门口,给人家一些钱,每天七八十,摊位也就这样越来越大。”王大伯说,每天3点多就被吵醒,夏天蚊子多得连窗户都不敢打开,有时候经营户往路面泼一盆水,溅得王大伯满脚湿漉漉。
白天是最繁忙的时候,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车人之间时有磕磕碰碰,当街指责。路面上污水横流,一到下雨天溅起一身污渍。夜晚,喧嚣落幕,只留下一地垃圾,苍蝇蚊子四处觅食。
王大伯诉说大河下直路的历史改造后遗留的花瓶门也粉刷一新
走访十余次 “钉子户”终于撤摊
道路两侧有42处被破墙,26幢的一家水果摊就是那时候兴起的,经营者王先生夫妻是本地人,双下岗职工,家中有一孩子,一家三口就以此摊为生。
小营街道城管科应海峰说,因为商铺的兴起,街道混乱,商铺占用了人行道,外来车辆占据了原本就少有的停车泊位,同时,无证经营使得食品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为了根治问题,1月份街道开始实施提升改造工程。
“给居民做思想工作是最困难的,我们从1月份上门走访、约谈。”应海峰说,王先生的店铺与其他无证经营的经营户不同,有营业执照,而且摊位生意也不错。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约谈,起初每一次叩开王先生的家门,对方的态度都十分坚决。能在自家门口做好生意,自然是不乐意撤摊的,这家店铺基本上算是他们余生过日子的寄托。
工作人员上门约谈十多次,王先生一家终于同意撤摊,今后的工作去向也在商谈当中。看到原住居民王先生都撤摊了,其他经营户也就陆续响应社区号召。
“店铺是经营户的经济来源,撤摊就是断了他们的收入。”应海峰说,社区千方百计地协调,为经营户寻找店面,让他们有“饭”可吃,目前已经有10多户经营户转到其他菜场继续经营。
大河下直路一隅美景人行道上漫步 大河下直路赶走喧嚣 时光变得慢
直到3月底,随着经营户陆续撤摊,诸多问题都连根拔起,街道42处进行封墙,拆掉违章建筑,筑起隔离墩,人车分流,将墙面粉刷一新。接下来还将要解决部分被封墙住户的采光、通风问题。
20世纪50年代,这里原本是一条小河,随着填河造路,两侧盖起房子,原本住在小河下的王大伯就搬至于此定居。街道地势低,一下雨就坑坑洼洼,满大街污水,后来经过五水共治的改造后,终于告别泥泞。
王大伯家7代人都呼吸着这个社区的空气,70多年来,他所见证的大河下直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流水潺潺的河流、人来人往的街道、脏乱差的“菜市场”,再到如今焕然一新的街道。
5月,时光悠悠,步行在大学路直街的树荫下,经营户的喧嚣仿佛还在昨日,又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被封的墙,还留下两处破墙之前的花瓶状老门,紧紧地闭着。道路整洁,空气清新,妈妈们推着婴儿车自在地漫步。
大河下直路赶走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