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牵头推进污水管网建设:2014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00公里(其中,市区30公里、二区五县市70公里),新建污水泵站3座(笕桥泵站、红普路污水泵站、和睦泵站)。
2.统筹组织城市河道综保工程。2014年,开工、续建河道综保工程45条(段),其中完成12条(段),沟通断头河6条。
3.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联动机制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全市污水管网及城市河道综保工程。
4.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网络、宣传媒体、公益活动等各种载体,加强宣传,弘扬“五水共治”理念。
1.全市2014年实施“五水共治”水利项目90项,计划完成投资43.36亿元。
2.完成闲林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和库区清理,具备拦洪蓄水条件,达到设计“防洪水”能力。
3.完成三堡排涝工程泵站水下结构,开始上部建筑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明年主汛期发挥城区“排涝水”作用。
4.综合整治农村河道490公里,其中年内完成300公里。
5.河道保洁全覆盖,全年配水30亿立方米,改善河道水环境。
1.协调城管委、林水局,制定“河长制”方案,开展督查及考核,完成22条省、市级河道河长等信息公布和“一河一策”方案制定及监督实施,接受群众监督。
2.配合城管委、建委开展河道整治,消除垃圾河、黑臭河47条,整治排污口300个,创建城市生态示范河道5条。
3.加强饮用水源地和河道水质监测,每月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备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继续开展市区河道监测。
4.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通过门户网站公布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实时数据,每季监测并公布监督性监测结果。
1.围绕消除47条黑臭河的目标,制定城市河道水质改善“一河一方案”,完成城市河道沿线300个截污纳管项目,新增截污量3万吨/日,消除晴天排污口300个。 2.加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完成30条(段)30公里30万方城市河道清淤,全面消除市区垃圾河。 3.优化城市河道配水,提升改造54座闸站,创建5条(段)生态示范河道。 4.围绕城西地区“短时间强降雨住宅小区居民家中不进水”的目标,实施住宅小区排水管网改善和增设排水应急泵站等39个工程项目,提升低洼区块住宅小区排涝能力。 5.强化属地责任,牵头各城区完善住宅小区积水应急处置“一点一方案”,督促各城区落实应急处置物资、设备和人员,确保住宅小区积水及时排除。
1.进一步加强油气回收监管工作,督促主城区3座储油库和112座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规范运行,年回收汽油450吨以上。 2.会同公安交警等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做好黄标车淘汰工作,通过加强执法和淘汰补助等措施,促进黄标车淘汰,今年全市淘汰黄标车20000辆。 3.加强对排气检测机构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检测行为。 4.严把车辆检测关,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5.严格源头控制,对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的新购或转入车辆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6.牵头制定2014年机动车污染防治方案,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1.贯彻执行《杭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2.履行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和扬尘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工作。 3.加强对区、县(市)的督促检查,实行专项检查、月度抽查、违规行为曝光、市场与现场联动以及定期例会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文明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力度。 4.督促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主体按文明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鼓励企业争创标准化样板工地。 5.协调推进市区建设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严格控制现场搅拌。
1.对开挖出土集中的市区建筑工地,根据其周边道路保洁类别,实行一类道路洒水每日7次,机械化清扫作业每日4次,二、三类道路洒水作业每日6次、机械化清扫作业每日3次。对扬尘污染严重的道路,适当增加洒水和清扫频次,有效遏制和减少道路扬尘。 2.对建筑工地出入口不硬化、污水乱排放、工程渣土车辆带泥行驶、抛洒滴漏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督促整改。
1.对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车辆不予注册登记、转入。 2.对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车辆不予发放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3.加强执法,在“黄标车”限行区域(杭州市绕城公路范围内道路)、限行时段内(每日6时—24时)实行“黄标车”电子抓拍系统,把“黄标车”限行纳入重点车辆查控系统。 4.推行“绿色运输”,在“黄标车”限行区域、时段内停发通行证。
1、2014年底,主城区全部公交营运车辆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完成1136辆国Ⅱ以下车辆淘汰报废。(国Ⅱ标准:指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限值,此类排放标准车辆俗称“黄标车”;国Ⅲ标准:指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限值) 2、加大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清洁能源客车推广应用力度。2014年底,力争主城区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清洁能源客车总计达到2000辆以上,比例达到43%以上。(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清洁能源客车:指目前在用的油电混合动力客车、即充式纯电动客车、液化天然气(LNG)客车)
1.坚持交通秩序常态严管。每月组织全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全年打造66个“300米严管”路口,严管严治交通违法,确保16条省级治堵重点道路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80%以上。 2.构建交通治理新体系。通过实行“三治三长制”,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严管”向“服务”转变,打造 “社区交管”交通共治小区,改善老小区交通环境,全方位构建“路堵心不堵,交警在身边”交通治理新体系。
1.完善“错峰限行”调整措施。科学调控、精细管理、严格执法、文明执勤,确保“错峰限行”调整措施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2.加强高架道路交通管理。根据城市快速路网建设进度,10月份前组建杭州交警高架(快速)道路大队,对全市高架道路进行统一高效管理。 3.推进交通事故快处快治。7月底前成立交警快速机动队(TPTU),对早晚高峰市区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快处快撤,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4.加强交通诱导优化出行。9月底之前,将交警微信、掌上车管所、天翼看交通和智慧行等APP集成“交警掌上门户”,每天推出交通路况信息,加强高峰期间交通诱导。
1.推行信号灯责任包干。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信号灯“责任包干”体系,推动信号灯日常管理从室内向室外、从静态向动态的“两个转变”,大力提升信号灯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2.改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按照“齐全、连贯、醒目”的要求,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今年重点改善高架道路、西湖景区、进出城交通标志和指路系统。
1.杭州市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检测指标(甲烷、硫化氢、氨气)达到并优于国家控制标准,在环境集团网站一周一公布。 2.在城区支持下新改造城区2座垃圾中转站为环保宣传站,每月一次举行“绿色集市”,开展倡导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活动。 3.清洁直运开通十条定时定点清运线、开通十条预约定时定点大件垃圾清运线。 4.清洁直运集疏运实行一日一清、一车一毯、一过一扫。
1.进一步深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到2014年9月底,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以下简称各区〕范围内的生活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余杭区达到90%,萧山区达到60%;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14年底前,各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占已分类小区的75%以上,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 2.进一步发挥“三支队伍”(垃圾分类教员、指导员、志愿者)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发挥示范引领、完善处理体系,不断提升公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不断提升分类投放质量和分类收集率,力争成为省内首个、国内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确保中小学校食堂持证经营、信用信息公开、量化分级和动态管理100%,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达到90%以上,校园商店规范经营,严防食物中毒,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一是实施学校食品安全承诺制; 二是配合推行“阳光厨房”建设和示范创建以及“品牌超市进校园”; 三是强化日常检查、监督检测和违法行为查处; 四是推进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规范进货渠道、落实索证索票、实行食品可溯制; 六是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
严格落实“五个抓”,强化我市中小学校园内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到90%以上;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达60%以上;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确保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是抓硬件,改善食堂硬件条件,提升食堂量化等级; 二是抓环节,严把采购关,全面实施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工程; 三是抓监管,将视频监控系统引入食堂,实时监控食品安全工作; 四是抓质量,倡导学校每天有一位领导同吃学生餐,体验学生伙食等情况; 五是抓教育,组织食品安全教育及知识测试,提升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