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校园: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乐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16:01:05 星期三   

美好校园包括校园规划、自然环境、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一个学生从跨进校门开始,就将在校园中度过三年或者六年的生活,受着校园环境的熏陶。显然,校园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一、育人:学校创新规划与设计的新重点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王澍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停留在基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各省市的区域性“学习建设标准”及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而进行,是否达到省市I类标准往往成为学校建筑先进性的关键参照指标,因此,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建筑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教学空间的设计,包括普通教室、各类实验室、功能教室等,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几乎视而不见,但是,我们都知道,学校建筑就是凝固的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的热爱,唤醒他们追求美好人生的力量。当我们在思考学校建筑的时候,我们想让建筑本身就成为启发孩子们的工具。建筑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启发孩子们全新的人生体验,我们希望校园的学习空间设计就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无声地塑造着校园里的人,它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教育理念、师生的身心状态、以及艺术和审美感。

【链接4-1】沿着儿童的视角建学校

2015年9月,一组无比梦幻的照片,拯救了不少童鞋。投入使用至今,天长小学东坡校区俨然已经成为“西湖第十一景”,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批访问团来校参观交流。

2016年1月16日学校迎来了多位建筑界的大咖,他们从建筑学的视角,审视了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的改建工程。

“童年是孩子梦开始的地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缤纷的、未知的、自由的、探索的,作为一所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习的校园,建筑理念有时直接体现了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凝固于建筑之中,体现孩子的差异性,留住孩子童年的回忆,让孩童找到初心……”(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设计师:王伟)

“初进天长小学感觉室外就像室内,走进室内,发现跟室外是一致的,室外和室内手法统一,这跟孩子的心态是一致的,当然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的一种职业态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倪阳)

“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是一个很精彩的学校,这其中有很强的叙事性,蕴含着极大的价值。其一体现在改建项目的建筑策略上,它延续了改建前的记忆,同时极大提高了其空间质量;其二体现在教育空间的利用上,创立个性化、能让孩子产生记忆的时刻;其三体现在光的使用上,学校的光线是在不断讲故事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著名设计大师:张利)

“天长小学改建工程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职业的追求,对创作的追求,体现了建筑师的职业精神;改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创了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新模式,使得建筑功能更符合业主的需求,体现了对教育理念的追求;学校设计体现了对学校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创新,设计充分利用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源优势,文化传承和美学意义得以融合。”(中国建筑学会副会长《建筑学》杂志总编:周畅)

类似天长小学东坡路小区这样的“高颜值”新建(改建)学校在上城区还有很多,这些学校处处呈现着独特韵味,绽放别样精彩。作为教育人,我们清醒意识到“学生是校园的主人”这样一个主题,对每所学校对学校建筑设计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重点关注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可以说学校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通过“人——境”互动,对师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个体行为与教育绩效、身心舒畅等多个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校建筑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从多个方面体现着其文化价值。如基于追求特色学校的学校建筑,张扬着它的个性文化;蕴含“以人为本”内涵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它的个性文化;落脚于地域性的学校建筑,反映在它的本地文化。

1.重构面向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

在以教为中心的学校,追求工业时代的效率,学校的空间就是一个个车间,让生产的产品具有统一的规格、规模、标准和质量,这是一种“供应”思维,而以学为中心的学校,追求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这是一次学校底层代码的重构和辨识“价值观”的载体,人和空间相互学习,这是一种“支持的”是思维

我非常欣赏上城区天地实验小学的整体建设思维,一进大门,一面大墙便映入眼帘,称之为“谈谈墙”。 “让我们谈谈”五个大字体现着我们天地的教育理念,与天谈谈,与地谈谈,与大自然谈谈,与老师谈谈,与同伴谈谈,与自己谈谈。学校还有一面自动水循环植物墙,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绿山墙”。绿幕特效演播室是学校爱弥儿电视台现场直播场地。爱弥儿电视台是学校学生自己组建、自己编辑播报、自己拍摄制作的校园媒体天地的小电影院,是孩子们分享自己拍摄的微电影的重要场所,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地方。两圆形小剧场,木制的舞台,各种漂亮的灯光,小朋友们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天地实验小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建筑设计可以让学校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入口,甚至找到蓝海战略,即空间可以帮助我们课程改革,另一方面,空间也在倒逼着教师改进课程,空间在支持教师适应孩子、理解孩子,激发教师工作的无穷创造力。

2.打造关注文化传承的学习空间

大家都知道,学校文化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一种漫长的积淀,强调的一种传承和坚守、开拓与创新,在新校建设或者老校改建中,应当立足于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重视学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办学内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是上城区的一所老牌中学,学校遵循“人和、事真”的校训,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2016年,我们在实施全面改建的时候,整体建筑上采用赭红色与白色相间,设计元素上则采用“竹节”的意蕴,竖线排列的装饰纹样,希冀清河实验如破土竹笋节节高。校园一共有六幢教学楼宇,每个楼宇按照“传承中华文化,讲好清河故事”的原则进行命名,赋予了清河独有的人文意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新校园设计获得师生和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上城区是最具有历史底蕴的杭州中心城区,我们在进行学校新建或改建时一定要让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自然的流露出来,让师生浸润在校园历史的厚重感中,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中国自信。

3.创设面向未来的智能学习空间

当今世界,数字素养对于成功、甚至生存都非常重要,云技术、社交媒体、VR 技术和大数据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将网络系统设计恰当地融入学校设计的早期规划阶段至关重要。智能系统应成为学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补充。学校将变得更加智能,并将为未来的课程和授课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我们主动出击与设计,促进装备的现代化配置。做到装备与理念同步,装备与设计结合,装备与建设并进。2017年建设完成的具有“中国心•世界眼”风格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湖畔校区已成为了西湖边最具国际元素的校园,每一处方寸之地的设计都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都以为“小外交官”课程服务为宗旨,“从百草园到3A书屋”,以“互联网+泛读”为技术支持,构建了“无处不阅读”(Anywhere)、“无时不阅读”(Anytime)、“无人不阅读”(Anyone)的“3A书屋”。

以上城区的建兰中学为例,该校近三年着力于“数字校园”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以无边界理念为指导,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质疑和创造能力的“未来课堂”。为实现“未来课堂”目标,学校把建设内容设计为“一个数据资源中心、三个课堂子系统”。一个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学校拥有的丰富的软件、数字资源,使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消除教学资源的信息孤岛。三个子系统:微课堂子系统、移动课堂子系统、云课堂子系统。体现了“未来课堂”的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智能性。

上城1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要更为合理、科学的布局学校的每一寸土地,要功能化、人性化的利用每一个空间。因为,我们认为:人要有思想,才算是人才,学校建筑也是如此,要有思想。所谓有思想的建筑就是建筑要为教学的核心服务,适应先进的教育模式,引领当代的教育改革。如果光看建筑物本身,造的最豪华的学校也是无意义的。正是如此,所以上城区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寸金寸土的土地最大化的利用,如何让有限的空间科学的利用,如何让历史的积淀得以升华……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