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课程:让学生在选择中快乐学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16:04:49 星期三   

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课程,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的载体。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上城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为上城学生的快乐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载体。

一、各显智慧的学校特色课程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

课程,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从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发现学校的育人智慧。

【链接5-1】一张“网红”课表

这段时间,我发现时代小学的一张三年级课表成了“网红”,因为在这张课表上,每周五下午安排了整整半天的学校特色课程——“体验星期五”。如去年那场美到刷屏的“落叶”就是其中主题内容之一。600平方米的操场上铺满了落叶,叶子是学生收集的,800多位学生,24万多片,在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快乐奔跑。学校以“秋叶”为主题,从文学、数学、科学、艺术、制作等各种类别,让学生自选项目,以小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做专题研究。文学类的小朋友要收集与落叶有关的诗词,制作叶子书本,了解“叶”从古到今的书写字体;数学类的小朋友要测树叶的重量、周长、表面积等。科学类的研究叶子的生命周期、光合作用,了解哪些树叶可以做药材等。艺术类和制作类的,用树叶画水粉画,制作叶脉书签、树叶风铃,用落叶做服装,还可以用叶子吹出音乐等。甚至有的小朋友还研究了哪些叶子可以烧菜,五(2)班的张起瑜烧了一道“紫苏烧鱼”,邀请同学们一起分享。体验星期五,学校希望这个课程通过设计一个小小的主题,从各个学科引导孩子们思考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更多地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因此,以课程整合的理念构建富有学校智慧的特色课程,我认为是我们时代小学深化课改带给孩子们的“精美礼物”。

时代小学以课程整合的理念构建了富有学校智慧的特色课程,这样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成了时代小学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的一张金名片。其实,这样的特色课程出现在我们上城的每一所学校。有的学校将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开发了数信课,有的学校将信息与音乐整合,开发了MIDI音乐课等。

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之后,我们是全省第一个响应省厅号召进一步推进课改的城区,及时提出了区域落实课改的政策与要求。我们制定下发了《上城区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管理办法》、《上城区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上城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绿荷奖评比办法》等指导课改的纲领性文件,从管理、评价、考核等环节,加强区域课改的顶层设计。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牵头,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评价标准,对各中小学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导与评估。区教育学院牵头,组织研究员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规划制定、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使全区29所中小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切实把握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以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与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适合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全区的学校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1)学校课程改革的性质是“深化”,不是“重建”;(2)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选择”,不是“统一”;(3)学校课程改革的内容导向是“整合”,不是“增加”;(4)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式是“渐进”,不是“运动”;(5)学校课程改革的评价导向是“多元”,不是“分数”。

因此,全区每一所学校制订的课程规划,都能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等科学设计有特色的课程,体现了学校的课程实践智慧。如天地的体验式学习课程体系:基于“学科关键素养”的体验式学习学科协同课程群、基于“项目探究”的体验式学习项目课程群与基于“健康生活”的体验式学习生活课程群。近年来,该校研发与实施了系列富有教育价值的、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学习课程有50多门。再如杭师附小将国家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内容进行大融合,梳理成为三大板块,构建附小大课程,即“大德育”、“大体艺”和“大学科”的4.0版课程体系,采用“院群式”课程结构模式,打通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实施学科+、教学+、阅读+的课程整合教学,让学生在浸润式的特色课程文化中,经六年努力达成附小学子形象的诉求;建兰中学在具体的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中,提出“一体四核”的课程理念。“一体”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四核”指核心知识、核心技艺、核心思维力、核心情志;以核心情志为根本,构成三棱椎体状的理论架构。相关课程的三个主题(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包含五个素养(学科素养、方法素养、自我素养、社会素养、国际化素养),列出七个课程群(阅读与表达课程群、逻辑与探究课程群、审美与艺术课程群、运动与健康课程群、实践与创新课程群、合作与交流课程群、综合与素养课程群),尽显建兰以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定位与实践。

上城学校推进课改还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大小课、长短课、分层教学、走课等形式纷纷出现,就像时代小学的这张课表中,“思维体操”特色课程采用的就是分层教学,给不同水平的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我们有的学校把体育课用项目来进行分班,篮球、排球、足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类项目去学习。天长小学对场地、资源进行了整合,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将天长的体育课放到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此外,上城的基地学校是一大特色,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八年级,生存、学军、学农、劳动技术、职业体验类这些基地学校的特色课程,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社会公民教育、生命生存教育,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变了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运用的现状。我们上城各中小学能落实四年级至八年级学生在区各基地学校开展专题实践教育,把生存教育、学农学军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实践教育落到基地特色课程实施中。其中,胜利小学、天长小学、胜利实验学校、大学路小学、饮马井巷小学、崇文实验学校、天地小学、高银巷小学、金都天长小学、杭六中、建兰中学等学校,还努力把走进社会大课堂作为教学计划列入课时,把传统的校园文化节、秋游、运动会等活动课程化,使中小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参与实践、亲近工农商,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具体的课改实施中,我们上城区各校也能抓住课堂,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范式的创新。特别是初中学校,正努力改进片面追求分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以推进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和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研究深度学习,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变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走班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运用正在一部分小学全面推广和实施。

“课程不是专家的而是大家的”,是课程共同体对话、协商和审议的结果,体现的是学校智慧,因为真正的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得以发展的。因此这几年来我们上城是按照“整体协同,学校实施,区域共享,百花齐放”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各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个学校能以立德树人为课程价值诉求,聚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不仅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有特色的课程,还不断完善了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了整合有序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路径,充分彰显了课程的学校智慧。

在下一阶段的深化课改过程中,我们还将以“深化课改,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作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四大主题,其中“深化课改,提高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我们上城的各个学校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实践智慧,围绕课改要求,规范而有特色的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探索,确保上城课改工作稳步高质推进,成为全省深化课改的至高点。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