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课程:让学生在选择中快乐学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16:04:49 星期三   

四、课堂在悄悄改变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赫伯特 斯宾塞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成功的课程改革,25%是课程开发,75%在于课程实施。也就是说,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课堂将是一个决定因素。这些年来,我们欣喜的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城的课堂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链接5-4】一节语文课的感想

虽然我曾经当过数学老师,但是对语文课很感兴趣。我常常走进语文老师的课堂,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小汪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受班级学生的喜欢。那一天,我听了他上的《跑进家来的松鼠》。小汪老师让学生先学,自主发现表现人与松鼠之间亲昵感情的句子。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互动交流后,小王老师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一个“蹭”字。他请了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男生走到教室最前面,并告诉那个男生,要求他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做动作。小汪老师先说了“蹭”,那个小男生就在老师的身体上轻轻地摩擦。接着,小汪老师说“撞”,那个男生稍稍想了一想就撞了一下老师。小汪老师装作很痛的样子。最后,小汪老师又继续让小男生“蹭”。经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蹭”这个字有了直观的感受。小汪老师的教学先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情趣性的解读中贴切地理解了“蹭”的妙用。更精彩的是,小汪老师还链接其他作家使用“蹭”表现人与动物亲密情感的描写,一来加深了学生对“蹭”的印象,二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这样的课,我听得颇有趣味,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言,小汪老师充分把握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的课堂让人心生欢喜。

其实,像小汪老师这样的案例,在我们上城区的中小学课堂上,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如果你走进上城学校的课堂,就会发现,变化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以前置学习任务支持先行独立学习

上城区正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先学后教”,这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教学行为的转变。先行独立学习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起点。一些教师根据学生预学的需要,开发前置性学习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先行独立学习。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了对学习内容的疑问;教师搜集整理学生的疑难问题,基于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感受教的精准。这样的学习既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教师清晰把脉学生学情,提升专业水准,可谓教学相长。

上城的教师爱研究,也敢为人先。很多教师在“先学后教”的实践中,着手开发适恰的前置性学习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先行独立学习,包括导学案、学习单、微课。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微课学习,中小学各学科都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微课借助互联网支持学生课前预学,微课还成为支持学生课中、课后进一步巩固、消化已学内容、解难释疑以及展开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与合作

上城教育一直致力于小班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小班教学的重要表征。通过和教研员们日常交流,我了解到了我们区在合作学习研究中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通过项目攻关,各学科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合作学习规程,包括小组的成员构成,角色分工与角色技能训练,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二是明确了各学科合作点选择的一般建议,合作学习的任务通常应从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中产生——在教学的难点处使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促进理解;在教学重点处使用小组学习能起到多频次多形式的相互讲解、操练反馈的作用,特别有利于中下学生更好地深化理解、熟练技能;在易错点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辨析概念、反思错因、积累学习经验,以便更好地监察、评价、反馈自己的学习,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三是研究合作学习单的设计及与独立学习单的联动使用。合作学习单设计着重研究了如何明确任务布置、把教师要概括提炼的教学要点变成学生要讨论的问题。各学科还展开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单的配合使用问题,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操作策略。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看到孩子们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责任。这种学习的存在感能最大程度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巨大动力。当然,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孩子们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喜欢学习,更能让他们感受合作的意义,学会向他人借力,与他人分享。未来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成功,学会合作是重要的公民素养。

3. 在高阶思维的导引中开展深度学习

读高中各科核心素养,每一科目的培养目标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思维的培养。说得直白些,人的发展最核心的部分即为思维的发展。我很欣喜的发现,上城教师已经开始将课堂研究的目光转向思维培养,教师着力研究孩子思维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展示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路径可以“看得见”,以此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难点、思维的差异点,在难点、差异点上推进教学,让思维走向深刻。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会碰到知道学生错了,却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会错,造成教学的无的放矢,难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关键就在于没有清晰地了解到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难以有效诊断学情。所以,展示性学习的要义在于清晰呈现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这不仅需要通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怎么想到的?”等问题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运演过程外化与显化,还要让外在的操作活动结构化与可视化,如借助思维导图等。上城区各学科的展示性学习特别把握三“处”——知识形成处、辨疑处、解难处,要引导学生先暴露思维后评议优化。教学要把孩子们内隐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启发引导、适度讲解挖掘出来进行充分的交流共享,让完成解答而没有清晰意识到的学生通过反思形成清晰的意识,让中途卡壳而没有完成的学生知道别人是怎么想出来,从而从中受到思维策略的启发,积累活动经验,进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一直以来,上城区在课改实验中,都愿意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做勇敢的尝试者。课堂研究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在素养时代,上城教育还有很多疑难任务需要攻克。比如课堂中孩子们的高阶思维培养;比如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技术正在改变课堂,也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课堂;再比如学习情绪对孩子们的正相关影响的研究等等,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