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共“援疆” “自2017年2月22日,我们学校的援疆教师毛建和来到阿克苏二小,就注定了两校之间一衣带水的关系。这一年多来,两地二小结为姊妹学校,各种资源源源不断从采荷二小发往阿克苏,通过毛建和转发给各条线、各部门的老师们。这一年多来,我们共接受了24位阿克苏二小的管理和教学骨干到采二参观考察、跟岗研修……”4月25日,在阿克苏二小召开的党建共建合作项目师德师风“空中丝路课堂”专项经费捐赠仪式上,采荷二小常务副校长高琦这样说。 是的,一人援疆,全校援疆。一年半来,在采荷二小俞晴校长率先垂范下,从大后方我亲爱的同事们,到我原先任教的502班学生们、家长们都与我一道,结成了“统一战线”。 是的,一人援疆,全区援疆。一年半来,在江干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江干区教育局发展研究院和江干区各中小学校都与我组建成了“兄弟连”。 是的,一人援疆,全城援疆。一年半来,在“杭州援疆”品牌的感召下,机关、学校、作协、媒体、企业、出版社通过“多浪公益”等平台汇聚爱心,为南疆带来了一场场“及时雨”。 难忘,“江干名校长大咖团”特地来阿援疆送培,举办活动10余场次,捐资助学15万元,培训惠及南疆学校书记、校长及管理、教学骨干1400人次以上。 难忘,“王妈妈三人团”从乌鲁木齐绕道阿克苏,让阿克苏和兵团师生们见识了基于IPAD的全国特等奖“智慧课堂”,现场培训指导教师近500名,通过直播惠及1300余名阿克苏教师。 难忘,江干区6校学生与阿克苏二小维吾尔族孩子开展“飞鸽传书万里情,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379封书信使得万里情缘一线牵,至今佳话传耳边。 难忘,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西湖》杂志社、杨洋浙江后援团等团队充满情怀,为阿克苏师生送来精品图书1000余册,为文学社发表作品近50篇,杭阿两地文学交流平台横空出世。 难忘,麦獭教育、阔地教育、佳淼科技等企业轮番提供公益援助,全线贯通“智慧+”空中丝路课堂,保障活动15场次,实现阿克苏、杭州、香港三地孩子同上一节课,让杭阿两地资源对接走向零距离、常态化、高效益! 难忘,浙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音乐、体育等学科众多专家、校长、名师,总是有求必应、招之即来,赋予我“呼风唤雨”般的本事。若要列一份名单,那将会很长很长,长如从杭州到阿克苏,用脚丈量的距离…… 一齐拼,敬“援疆” 怎样使援疆力量和本土力量形成合力?怎样让杭派教育与南疆教育交融创生?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我力图作出的回答是:当好首席,带出一支富有幸福感的团队。 作为援疆副校长,我想最大的价值除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还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全身心地融入学校支部班子、行政班子,赢得书记、校长的信任和支持,与本校校级干部一道被评为“好班子”。我带领阿克苏本地的老师们打造优秀团队,从学校教研室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核心团队、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团队到集团城乡学校“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团队,我在自己的分管领域独当一面,为其他分管副校长及全校教师做好表率。为了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我力求用宏伟的目标鼓舞人、用创新项目锤炼人、用匠心细节改变人;为了留下可复制的创新,我一边引领团队一边梳理总结,形成了“我们的工作标准”“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团队文化”。 一年半来,我带领着一个个团队取得了多项在阿克苏二小111年办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成果。我们研制了“彰显百年名校基因,提升幸福校园内涵,打造小学教育旗舰”的学校发展目标,如今它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我们提出了“挚爱,精进,创造”的教师精神,如今它已被大家普遍认同;我们明确了“走向卓越”的前进方向,如今它已成为大家的奋进标杆;我们为学校量身定制了“品”文化顶层设计、“品乐课程”建设规划、“品学课堂”基本框架,如今它们已被大家珍视为可纳入学校中长期规划体系的援疆成果……每当听到人们称赞“毛校长带的团队是最棒的团队”,我内心总是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