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疆行,在学习和反思中提升颇多 援疆之路是神圣而富有挑战的,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是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反思、提炼。我在受援学校规范了德育活动的系列化、精品化。通过挖掘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积累的传媒、科技素养,我指导开展“首届文化艺术节”、“高三冲刺宣誓活动”、“成人节庆祝活动”和“校运动会”、“五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开展学生、社团组织活动,重视各项艺术类比赛,先后组织“畅想青春 放飞梦想 青春喜迎十九大 同心建功总目标 五四青年节活动”、“足球友谊比赛”等社团活动,让更多的特长生脱颖而出。 此外,我还先后撰写了《传承创新回归--班主任的几点思考》、《班主任的角色担当》、《从核心素养视角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核心素养前提下的教育公平——学困生的素养提升》、《携手家长助推学校德育教育效能》五篇德育科研培训稿,举办讲座6场,培训教师达500多人次;编写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家长学校校本课程》、《阿克苏市实验中学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两本校本课程。 工作着是快乐的,学习着是充实的。每次讲座的撰写,我认为是完成了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收集几十篇资料的基础上,融入对以往工作的思考和总结,并形成文字,其实体会一下工作量是不亚于写一篇科研论文的。一开始我是迫于面子答应受援学校搞讲座,但为了讲座的质量我不但收集专业资料,还看了多场白岩松的演讲。后来也就驾轻就熟了,最后我居然发现自己有点喜欢上了这项挑战了。记得有一次同学问我要讲座资料,我全发给了她,结果她又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不这么“高大尚”的作品,我给她的建议是把我的作品截取片断。看来自我提升来源于压力和平台是一点不会错的,从内心讲感谢援疆给我提供了一个又好又大的平台。 通过各项“组团援疆”工作(如送教活动、带队交流活动、开展培训讲座),提升了援疆团队的知名度,展现了智力援疆的高效性,更彰显了援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