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惯常思维里,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别说玩转手机和电脑了,应该连日常生活也很难完全自理了。
史乐天在杭州的耳机江湖,或者说整个音乐的变迁史里,都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比史小翠还强悍的老太太,正在上演一出伍迪-艾伦的《倒序人生》。在该领养老金去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她开始疯狂工作。写书,听歌,卖耳机,把一切忧愁抛到脑后。
[传奇从半道红开始]
1994年,半道红的电子市场刚造起来。一个差不多双臂长的柜台,每月的工商管理费就要150块。细数起这些过往的经历,史乐天特别感慨:“现在政策好了,年轻人要创业,可比我们那个时候容易多了。”不过,就是在“没那么好”的大环境下,年过五十的史老太,放下了手中的教鞭,转身下海经商,卖起了在当时稀罕得不得了的进口耳机。
十多年下来,“史老太”的名号在整个杭城耳机界无人不晓。走进电子市场,随便抓一个人问,没人不知道史老太的摊位在哪里。生意做得爽快,顾客也服帖。再到后来市场搬迁,半道红渐渐退出了杭州电子产品的江湖,而史老太却给自己升了个级,在文一西路上的金色蓝庭租下一套168平方米的毛坯房,建起了杭州第一个森海塞尔体验中心。
当时很多慕名前来的人,一是看重史老太的耳机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再就是想来找她聊聊天。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太太要是打开了话匣子,从美国的奴隶制度聊到当下最热的娱乐节目,什么话题她都有料可讲。这倒挺像史老太爱折腾事,所以这个附带小茶吧的视听中心无疑又成了她跟各路朋友“抖科”的新据点。
不过可惜的是,视听中心的五年房租还没到期,房东却提前把房子收回去了。如今,史老太带着她的90后团队,在莫干山路的美都广场搞起了现在最新潮的移动办公,专注于耳机批发,平时的工作时间都是弹性的。
前阵子,半个世纪前的三封私人书信“重见天日”,一篇《全城寻找“史乐天小朋友”》的报道让“史老太”这个名号重新进入了杭城媒体的视线。很多当年开店时认识的老朋友看到报道,纷纷找上门来。“这么多年了,原来你还在卖耳机啊!”这是他们与史老太久别重逢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活到老,潮到老]
史乐天的“潮”,可不是一天养成的。
早在1961年,当时大部分人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二三十块,史老太就常常在周末和自由恋爱的男友,买两张4块钱的车票,花上4个小时的路程,去上海音乐厅听一场交响音乐会。那个时候,一张音乐厅的门票,得6块钱。
“我年轻的时候,常被妈妈念叨,一天到晚都想着玩。可我喜欢音乐,人总要愉悦自己嘛。”史老太可不固守老年人克勤克俭那一套,当下就是用来享受的,“我觉得老年人更应该消费,没必要存钱,把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光好了。”
或许你还觉得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能熟练滑动iPad触屏很新奇,但早在2002年,史乐天就和先生买了第一台电脑。“我先生是研究飞机制造的,当时他还说连飞机都可以设计,电脑怎么会不能操作呢?”后来,夫妻俩还买了台打印机,用来打印电脑上的照片,虽然费用更高了,但史老太注重的是一种“用户体验”。她紧跟潮流,满口这样的新名词。
史老太的电脑已经前前后后换过四台了,手机也一定得用最新款,而在最心爱的音乐设备上,她的逼格就更高了。这不,刚在广州开完一个音响发烧友的会,史老太回来后又捣腾起了蓝牙音箱。她翻出手机里拍下的展会现场照片,一脸兴奋,“现在很多年轻人住的房子挺小,这样的小音箱最合适了,音质也不错。”
尽管年过古稀,史老太依然保持了年轻时晚睡的习惯,每天都要到12点甚至1点才躺下。以前眼睛好的时候,她一个晚上就可以看完一本书。不过夜猫子可不要以为又找到同党了,每天早上6点史老太就起床了,用收音机听完当天时事,8点就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了。除了室内办公,她还经常往外头跑,要么接待总公司来的客人,要么飞来飞去开代理商会议,要么给新客老客送耳机试听,总之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再忙,每个月史老太还是会抽出一两天,和一群通过耳机、音乐联系起来的朋友,去西湖边喝喝茶,听听音乐。对史乐天来说,音乐是一味永葆青春的灵药。
知乎上曾经出现过一条提问:“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在哪里?”有人回答此时此刻,有人回答当你开始不断回忆过去的时候。对于史老太而言,这个明显的界限似乎一直没有出现过。至少现在,她hold住了人生的全场,依旧高潮迭起。